中国医药网

海桐皮《青阳客栈》

时间:2016-05-03 22:16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海桐皮《青阳客栈》 【名称】 海桐皮 【拉丁文】 Cortex Erythrinae 【异名】 钉桐厦、鼓桐皮、丁皮(《药材资料汇编》)、刺桐皮(《中药材手册》)、刺通、接骨药(《贵外草药》)。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平。归肝、脾经。 【功效】 祛风湿,舒筋
【标题】
海桐皮《青阳客栈》 
【名称】
海桐皮 
【拉丁文】
  Cortex Erythrinae 
【异名】
  钉桐厦、鼓桐皮、丁皮(《药材资料汇编》)、刺桐皮(《中药材手册》)、刺通、接骨药(《贵外草药》)。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平。归肝、脾经。 
【功效】
  祛风湿,舒筋通络。 
【药用】
  为豆科植物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 [E. indica Lam.]、乔木刺桐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 [E. tienensis Wang et Tang]的干皮或根皮。 
【应用】
  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为治疗痹症常用药,每与祛风湿及活血通络之剂伍用,以增强疗效。以本品配姜黄、羌活、当归等同用,如《证治淮绳》之舒经汤。治拘挛日久,肝肾不足者,本品配熟地黄、山茱萸、牛膝等兼补肝肾,如《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之海桐皮散。若治风湿热痹,若治风湿热痹,可配石膏、萆解、苡仁、黄柏之类。 
  用于疥癣,湿疹。海桐皮可单味用,或与蛇床子、土槿皮等配伍应用。 
【注意】
  血虚者慎服。 
【用法用量】
  6.00 - 12.00 g 
【形态】
  1、刺桐
  大乔木,高可达20m。树皮灰棕色,枝淡黄色至土黄色,密被灰色绒毛,具黑色圆锥状刺,二三年后即脱落。叶互生或簇生于枝顶;托叶2,线形,长1~1.3m,早落;3出复叶;小叶阔卵形至斜方状卵形,长l0~15cm,顶端小叶宽大于长,先端渐尖而钝,基部近截形或阔菱形,曲面叶脉均有稀疏毛茸。总状花序长约15cm,被绒毛;总花梗长7~10cm;花萼佛馅苞状,长2~3cm,萼口斜型,由背开裂至基部;花冠蝶形,大红色,旗瓣长5~6cm,翼瓣与龙骨辨近相等,短于萼;雄蕊10,二体,花丝淡紫色,长3~3.5cm,花药黄色;花柱1,淡绿色,柱头不分裂,密被紫色软毛。荚果串珠状,微弯曲。种子1~8颗,球形,暗红色。花期3月。
  野生或栽培为行道树。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乔木刺桐
  乔木,高7~8m。树皮有刺。三出复叶,小叶肾状扁圆形,长10—20cm,宽8~19cm,先端急尖,基部近截形,两面无毛;小叶柄粗壮。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于总花梗上部;花序轴及花梗无毛;花萼2唇形,无毛;花冠红色,长达4cm,翼瓣短,长仅为旗瓣的 1/4,龙骨瓣菱形,较翼瓣长,均无爪;雄蕊10,5长5短;子房具柄,有黄色毛。荚果梭状,稍弯,两端尖,顶端其喙,基部具柄,长约10cm,宽约1.2cm。
  生于山沟或草坡上。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产地】
  刺桐主产于广东、广西,乔木刺桐主产于云南。 
【品种考证】
  出自《开宝本草 》。《广州植物志》:"刺桐,印度人有用(树皮)以退热及治胆病的。" 
【化学成分】
  树皮含刺桐灵碱(Erythraline)、氨基酸和有机酸。种子含油,油中含饱和有机酸36.7 %和不饱和有机酸(油酸、亚油酸)63.3%,另含下筋刺桐碱(HyPapbo-rine)。 
【采收加工】
  全年可收,而以春季较易剥取。将树砍伐剥取干皮,刮去棘刺及灰垢,晒干。 
【炮制】
  1、海桐皮 《肘后方》:“削去上黑者”,“细擘之”。《局方》:“去粗皮。”《圣惠方》:“锉”。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清水浸泡至六七成透,洗净,闷润至透,切丝,干燥。
  2、炒海桐皮 《奇效良方》:“炒。”现行,取适量滑石粉,置锅内,用中火炒热,加入净海桐皮丝,拌炒至透为度,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附方】
  1.治风湿两腿肿满疼重,百节拘挛痛 海桐皮一两,羚羊角屑、薏苡仁各二两,防风、羌活、简桂(去皮)、赤茯苓(去皮)、熟地黄各一两,槟榔一两。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脚气治法总要》海桐皮散)
  2.治腰膝痛不可忍 海桐皮二两,牛膝、穹穷、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甘草半两,薏苡仁二两,生地黄十两。八物净洗,焙干,细锉,生地黄以芦刀子切,用绵一两,都包裹,入无灰酒二斗浸,冬二七日,夏一七日,候熟。空心饮一盏,每日早、午、晚各一次,长令醺醺,合时不用添减,禁毒食。(《续传信方》)
  3.治脚挛不能举 海桐皮、当归(去芦,洗净,焙干)、牡丹皮(去心)、熟干地黄、牛膝(去芦、酒浸、焙干)各一两,山茱萸、补骨脂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葱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海桐皮散)
  4.治湿脚气,及肾脏风下注,满脚生疮痒痛脓水出 海桐皮、草乌头(锉碎,盐炒)、地龙(炒,去土)、蒺藜子(炒,去角)各一两。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冷酒调下,空心夜卧服。(《圣济总录》海桐皮散)
  5.治大风疾 知母、贝母、乌梅肉、海桐皮、金毛狗脊(去毛)。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日中、临睡各服三十丸;又每夜第一次睡觉(醒)时,急于头边取三十丸便服,井用羊蹄根自然汁下。大忌酒及房事、一切发风之物,只吃淡粥一百日,皮肉自渐皆复。(《百一选方》神仙遇风丹)
  6.治中恶霍乱 海桐皮煮汁服之。(《圣济总录》)
  7.治小儿蛔虫病 海桐皮1.5~3.0g。研粉开水冲服。
  8.治肝硬化腹水 鲜海桐皮30g。炖猪骨服。(7~8方出自《广西本草选编》)
  9.治风虫牙痛 海桐皮煎水漱之。(《圣惠方》)
  10.治风癣有虫 海桐皮、蛇床子等分。为末,以腊猪脂调搽之。(《如宜方》)
  11.治伤折,辟外风,止疼痛 海桐皮一两(锉),防风二两(去芦头),黑豆一两(炒熟),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海桐皮散)
  12.治时行赤毒眼疾 海桐皮一两。切碎,盐水洗,微炒,用滚汤泡,待温洗脸。(《本草汇言》)
  13.治乳痈初起 刺通15g,红糖30g,煎水服。(《贵州草药》) 
【参考文献】
  《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
  《日华子本草》:温,治血脉麻痹疼痛,及赤目,煎洗。
  《本草图经》:古方多用浸酒,治风蹶。南唐筠州刺史王绍颜《续传信方》云:顷年予在姑孰,得腰膝痛不可忍,医以肾脏风毒攻刺诸药莫疗。因览刘禹锡《传信方》备有此验。修服一剂,便减五分。其方用海桐皮二两,牛膝、川芎、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甘草五钱,薏苡仁二两,生地十两,并净洗,焙干、锉,以绵裹,入无灰酒二斗浸之,冬二七,夏一七。空心饮一盏,早、午、晚各一次,能令醺醺。此方不得添减。
  《本草纲目》:海桐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
  苦平无毒。去风杀虫。煎汤,洗赤目。
  《本草经疏》:海桐皮禀木中之阴气以生,《本经》味苦气平无毒。然详其用,味应带辛。气薄味厚,阴中阳也。入足太阴、阳明经。二经虚则外邪易入,为霍乱中恶,辛以散之。湿热内侵为疳匿,久痢,苦以泄之。又脾胃主肌肉,湿热浸淫则生虫而为疥癣,苦能杀虫,平即微寒,湿热去而疥癣除矣。其主漱齿洗目者,亦取其苦寒杀虫,辛平散风热之意耳,李珣以之治腰脚不遂,血脉顽痹,腿膝疼痛之证,其为辛苦之剂无疑矣。
  简误:腰痛,非风湿者不宜用。
  《本草蒙筌》:味苦、气平。无毒。主霍乱赤白久痢,除疳 疥癣牙虫。渍酒治风蹶殊功,渍水洗赤眼神效。
  《本草备要》:宣,祛风湿。
  苦温,《经疏》云:应兼辛。入血分。祛风去湿杀虫,能行经络达病所。治风蹶顽痹。腰膝疼痛,《传信方》:海桐、薏苡各二两,川芎、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二两,甘草五钱,生地七两,酒二斗浸。此方不得增减,早、中、晚饮,常令醺醺。疳蛪疥癣,目赤煎洗。牙虫。煎服或含嗽。
  《本经逢原》:海桐皮能行经络达病所,治风湿腰脚不遂,血脉顽痹,腿膝疼痛,赤白泻痢,及去风杀虫。虫牙风痛,煎汤漱之。疳蚀疥癣,磨汁涂之。目赤肤翳,浸水洗之。此药专去风湿,随证入药服之,无风湿者勿用。
  《本草求真》:海桐皮专入肝。辛苦而温,能入肝经血分,祛风除湿及行经络直达病所。是以腰膝脚痛能疗,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脚气不肿者为干脚气,肿者为湿脚气。赤白泻痢能止;虫牙风痛,煎汤漱之能愈;疳蚀疥疮,磨汁涂之能消;目赤肤翳,浸水洗之能退。一皆风祛湿散之力。用者须审病自外至则可,若风自内成,未可妄用,须随症酌治可耳。
  《得配本草》:苦,平。入血分,行经络,达病所,去风湿,杀诸虫。
  得蛇床子,擦癣虫。
  血少火炽者禁用。
  《本草分经》:苦,平。入血分,祛风去湿,杀虫,能行经络达病所,治牙虫癣疥。 
【药论】
  1 论海桐皮为辛苦之剂 缪希雍:“海桐皮禀木中之阴气以生,《本经》:‘味苦,气平,无毒。’然详其用,味应带辛,气薄味厚,阴中阳也。入足太阴、阳明经。二经虚则外邪易入,为霍乱、中恶,辛以散之;湿热内侵、为疳鳖久痢,苦以泄之;又脾胃主肌肉,湿热侵淫,则生虫而为疥癣,苦能杀虫。平即微寒,湿热去而疥癣除矣。其主漱齿、洗目赤者,亦取其苦寒杀虫、辛平散风热之意耳。李珣以之治腰脚不遂,血脉顽痹、腿膝疼痛之证,其为辛苦之剂无疑矣。”(《本草经疏》) 
  2 论海桐皮专去风湿 张石顽:“海桐皮能行经络,达病所,治风湿腰脚不遂,血脉顽痹,腿膝疼痛,赤白泻痢,及去风杀虫,虫牙风痛,疳蚀疥癣,目赤肤翳。此药专去风湿,无风湿者勿用。”(《本经逢原》) 
  3 论海桐皮治“病从外至” 黄官绣:“海桐皮能入肝经血分,祛风除湿,及行经络,以达病所。用者须审病自外至则可,若风自内成,未可妄用。须随症酌治可耳。”(《本草求真》)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