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寒水石《青阳客栈》

时间:2015-10-05 08:32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寒水石《青阳客栈》 【名称】 寒水石 【英文】 Gypsum 【拉丁文】 北寒水石 Gypsum Rubrum,南寒水石 Calcitum 【异名】 凝水石、白水石(《本经》),凌水石(《别录》),盐精(《丹房镜源》),水石、冰石(《石药尔雅》),鹊石(《本事方》)
【标题】
寒水石《青阳客栈》 
【名称】
寒水石 
【英文】
  Gypsum 
【拉丁文】
  北寒水石 Gypsum Rubrum,南寒水石 Calcitum 
【异名】
  凝水石、白水石(《本经》),凌水石(《别录》),盐精(《丹房镜源》),水石、冰石(《石药尔雅》),鹊石(《本事方》),盐精石、泥精、盐枕、盐根(《纲目》)。 
【性味归经】
  味辛、咸,性寒。归心、胃、肾经。 
【功效】
  清热降火,利窍,消肿。 
【药用】
  为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 Gypsum 或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方解石 Calcite。 
【应用】
  用于温热病热在气分,壮热烦渴。寒水石性寒降泄,有清热降火之功,常与石膏、滑石等配用以增强疗效,如《温病条辨》三石汤。若热病高热烦躁,口干狂言,可与天竺黄、龙脑等清热化痰药同用,如《姚僧垣集验方》龙脑甘露丸。
  用于湿热内蕴之水肿,小便不利,尿闭。寒水石能清热利尿消肿,可与滑石、冬葵子等利尿通淋药同用。
  此外,用于咽喉肿痛及口舌生疮,寒水石可配冰片、硼砂等外用,以清热泻火;用于乳痈初起,缠腰火丹及烫伤,可单用或配栀子、大黄等外用,以清热解毒。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用法用量】
  6.00 - 15.00 g 
【形态】
  1.石膏
  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单个晶体呈板状,集合体呈块状、片状、纤维状或粉末状。无色或白色、粉红色。有时透明,具玻璃光泽,解理面显珍珠光泽,纤维状者显丝绢光泽。硬度2,薄片
  具挠性。相对密度2.3~2.37。
  广泛形成于沉积作用,如海盆或湖盆地中化学沉积的石膏,常与石灰岩、红色页岩、泥灰岩等成层出现。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方解石
  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晶体为菱面体,也有呈柱状及板状者。常以钟乳状或致密粒状集合体产出。多为无色或乳白色,如有混入物,则成灰、黄、玫瑰、红、褐等各种色彩。具玻璃光泽,透明至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晶体可沿三个不同的方向劈开。断口贝壳状,硬度3,性脆,相对密度2.6~2.8。
  分布广泛,是内生热液矿脉及沉积的碳酸盐类岩石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于沉积岩和变质岩中,金属矿脉中也多有存在,而且晶体较好。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湖北、广东、广西、甘肃、新疆、贵州、西藏、青海等地均有产出。 
【产地】
  北寒水石产山东、新疆、内蒙古、甘肃、河北、山西。主销北京、天津以及山东、辽宁、内蒙古、山西、甘肃。
  南寒水石(方解石) 产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甘肃、新疆、贵州、西藏、青海。主销华东、中南、华南、西南等地区,北方地区较少用。 
【品种考证】
  寒水石之名始见于《吴普本草》,即《本经》凝水石之又名。(《别录》云:“色如云母,可析者良,盐之精也。生常山山谷又中水县及邯郸。”《本草经集注》云:“常山属并州,中水县属河间郡,邯郸即赵郡,并属冀州城,此处地皆咸卤,故云盐精,而碎之亦似朴硝。此石末置水中,夏月能为冰者佳。”据此所述,凝水石(寒水石)乃咸卤地所产之盐精。近人考证认为其矿物来源是白钠镁矾(Na2SO4·MgSO4·4H2O),有人认为是硫酸镁、硫酸钾的复盐(MgSO4·K2SO4·4H2O)等等,尚无定论。唐《新修本草》却说:“此石有两种,有纵理横理色清明者为佳,或云纵理为寒水石,横理为凝水石。今出同州(今陕西大荔)韩城色青黄理如云母为良,出澄城(在今陕西中部)者斜理文色白为劣也。”据其所记产地、形态,已不是盐精之凝水石了。因此,《纲目》指出:“唐宋诸医不识此石,而以石膏、方解石为注,误矣。”又云:“苏恭、苏颂、寇宗奭、阎孝忠四家所说,皆是软石膏之寒水石。王隐君所说,则是方解石。诸家不详本文盐精之说,不得其说,遂以石膏、方解石指为寒水石。唐宋以来,相承其误,通以二石为用,而盐精之寒水,绝不知用,此千载之误也。”尽管如此,但目前的用药情况依然是北方以红石膏作寒水石,南方以方解石作寒水石。 
【采收加工】
  石膏采出后选出粉红色、灰白色、块状或纤维状集合体即红石膏药用,称北寒水石。方解石采出后多选无色、透明或白色解理状块体药用,称南寒水石。采挖出后除去表面附着泥土、水苔等杂质。 
【炮制】
  1.寒水石 《普济方》:“以温水飞研如粉。”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打碎。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止痛。
  2.煅寒水石 《圣济总录》:“火煅通赤,研为细末。煅赤,黄土内(上四下奄)二宿,取出,研末,用菠薐汁和作饼,阴干再研,又和又阴三次为度。”《小儿卫生息微论方》:“煅,出火毒。”“煅熟为末。”《扁鹊心书》:“用泥罐上下盖定,火煅。”《普济方》:“火煅通赤,合于地上,出火毒一宿。”现行,取净寒水石,置适宜的耐火容器中,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或打碎。
  3.姜寒水石 《雷公炮炙论》:“凡使,先须用生姜自然汁煮,汁尽为度,研成粉用。每修十两,用姜汁一镒。”现行,取生姜洗净,捣碎取汁,略加清水,再加入寒水石入锅内共煮至汁干,取出,晒干,研细。每寒水石100kg,用生姜10kg。
  4.醋寒水石 《局方》:“凡使,并用火煅,醋淬七遍,捣研水飞令极细。”现行,取净寒水石,置武火上煅至红透,取出,淬入醋中,冷后取出,晾干,研细,过筛。每寒水石100kg,用醋10kg。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