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禹余粮《青阳客栈》

时间:2020-02-22 13:49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禹余粮《青阳客栈》 【名称】 禹余粮 【英文】 Limonite 【拉丁文】 Limonitum 【异名】 太一余粮、石脑(《本经》),禹哀、太一禹余粮(《吴普本草》),白余粮(《别录》),石中黄子(《新修本草》),天师食、山中盈脂、石饴饼(《石药尔雅》)
【标题】
禹余粮《青阳客栈》
【名称】
禹余粮
【英文】
  Limonite
【拉丁文】
  Limonitum
【异名】
  太一余粮、石脑(《本经》),禹哀、太一禹余粮(《吴普本草》),白余粮(《别录》),石中黄子(《新修本草》),天师食、山中盈脂、石饴饼(《石药尔雅》),禹粮石、余粮石(《中药志》),石中黄(《本草衍义》),白禹粮(《中国医学大辞典》),禹粮土(南药《中草药学》)。
【性味归经】
  味甘、涩,性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涩肠,止血,止带。
【药用】
  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Limonite(以针铁矿族矿物针铁矿-水针铁矿为主组分)。
【应用】
  用于泻痢经久不止。禹余粮质重下降,入大肠,功专收涩,作用与赤石脂相似,用治大肠气虚,固摄无力之久泻久痢,两者常相须为用,如《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但痢久者正气必虚,故又常与扶正补益药如人参等配用,如柯韵伯《伤寒附翼》云:“禹余粮、赤石脂能实胃而涩肠,凡下焦虚脱者,以二物为末,参汤调服最效。”若久泻脾胃气虚,殃及肾阳者,又宜配益气健脾温阳之人参、白术、补骨脂等同用。治滑泄下焦虚寒甚重,《澹寮方》用本品与干姜、附子、肉豆蔻等配伍,温补而固涩,标本同治。其有久泻久痢而阴伤者,则又当配养阴药同用,如《临证指南医案)》治泻久伤阴以禹余粮与熟地同用。
  用于崩漏,便血,带下。禹余粮固涩止血止带,常用于体虚、冲任不固之崩漏带下及便血日久者,《千金要方》治女子漏下,或缓或剧,常漏不止,属冲任不固者,配乌贼骨、龙骨、牡蛎等固涩冲任之品同用;体虚气血不足者,可与党参、当归、熟地等益气补血之品同用。治肠风下血气虚,脱肛,以本品配伍人参、白术等益气止血固脱,标本兼顾;治便血而见气阴两虚者,则用本品配伍人参、木瓜、乌梅等益气敛阴药以固本,且能增强其固涩之功。治妇女带下,常与乌贼骨、煅牡蛎等收涩药同用,虚甚须配合人参、熟地、山药、菟丝子等以培元固本。
【注意】
  暴病实邪不宜使用。孕妇慎服。
【用法用量】
  10.00 - 15.00 g
【形态】
  褐铁矿
  晶体结构属斜方晶系,内部为链状结构;含不定量吸附水的称水针铁矿。并可含纤铁矿、水纤铁矿、水赤铁矿及含水的二氧化硅、粘土矿物等混合物;其化学成分因产地而异,块体的不同部位亦不均一。形态为不规则隐晶质块体或分泌体、结核;肉眼见不到针铁矿晶体,或在甲壳层中有纤状微晶。纯净处黄、褐黄、黄褐至褐色(因胶凝体含水星而异)。条痕淡黄至黄褐色。含水赤铁矿处带褐红、红色;富锰士质或锰、钴等杂质处带褐黑,褐紫色;富二氧化硅或粘土部位或壳层灰白色、灰黄色。表面多凹凸不平或覆有粉末状褐铁矿,呈半金属光泽或土状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断口不平坦,或见甲壳层、纹层等结构,显示出不同色调及断面形态。硬度为2~5或1~4。致密平整处硬度近于小刀,疏松处低于指甲;但可磨花指甲及硬币。相对密度3.3~4.3。无臭、无味,嚼之无砂粒感者为好。
  褐铁矿是分布很广的含铁矿物之一。主要形成于地表风化壳中。较纯净的是Fe(OH)3 水胶溶体被搬运、再沉积于岩石空隙中或在沼泽中聚沉的水胶凝体;它们老化形成的褐铁矿或呈分泌体、结核,或呈致密块体产出;大量(成层)堆积的多夹杂硅质、粘土质。主要产区有河北、江苏、浙江、河南,其他省区亦有产销。
【产地】
  主产河南、江苏;广东、浙江、四川亦产。销全国各地,一般均自产自销。
【品种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①《吴普本草》:“太一禹余粮,生太山。上有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黄,如鸡子黄色。九月采,或无时。”②《雷公炮炙论》:“凡使禹余粮,勿用石中黄并卵石黄,此二名石真似禹余粮也。其石中黄向里赤黑黄,味淡微跙;卵石黄味酸,个个如卵,内有子一块,不堪用也。若误饵之,令人肠干。”“太一禹余粮,看即如石,轻敲便碎,可如粉也,兼重重如叶子雌黄。”③陶弘景: “禹余粮,今多出东阳。形如鹅鸭卵,外有壳重叠,中有黄细末,如蒲黄,无砂者为佳。”“今人惟总呼为太一禹余粮,自专是禹余粮尔,无复识太一者。然疗体亦相似,四镇丸亦总名太一禹余粮。”④《唐本草》: “太一余粮及禹余粮,一物而以精粗为名尔。其壳如瓷,方圆不定,初在壳中未凝结者,犹是黄水,名石中黄子;久凝乃有数色,或青或白,或赤或黄,年多变赤,因赤渐紫,自赤及紫,俱名太一,其诸色通谓余粮。今太山不见采得者,会稽、王屋,泽、潞州诸山皆有之。”⑤《纲目》:“《别录》言禹余粮生东海池泽及山岛,太一余粮生太山山谷,石中黄出余粮处有之,乃壳中未成余粮黄浊水也。据此则三者一物也。生于池泽者为禹余粮,生于山谷者为太一余粮,其中水黄浊者为石中黄水,其凝结如粉者为余粮,凝干如石者为石中黄。其说本明,而注者臆度,反致义晦。晋、宋以来,不分山谷池泽所产,故通称为太一禹余粮,而苏恭复以紫赤色者为太一,诸色为禹余粮,皆由末加详究本文也。寇宗奭及医方乃用石壳为禹余粮,殊不察未成余粮黄浊水之文也,其壳粗顽不入药。《庚辛玉册》云:太一禹余粮阴石也,所在有之,片片层叠,深紫色,中有黄土,名曰石黄,其性最热,冬月有余粮处,其雪先消。《云林石谱》云,鼎州祈阁山出石,石中有黄土,目之为太一余粮,色紫黑,礧块大小圆扁,外多粘缀碎石,涤去黄土,即空虚,可贮水为砚。《丹房鉴源》云,五色余粮及石中黄,皆可干末出金色。”⑥《纲目的矿物史料》:“禹余粮是黄或紫色粉末,产生在鹅、鸭卵形的甲壳中,这一甲壳是重重甲错的。和太一余粮的差别,只是一生池泽中,一生在山谷中。就这种形状看来,乃是黄粉末状褐铁矿。这种粉末在褐铁矿的结核中常常看到。笔者曾在山西大同口泉镇的侏罗纪煤系中见到很多。大小不等,打开时层层脱落,层与层间都有黄色或紫色粉末。和上述的形状产况, 完全一样,是褐铁矿的天然粉末。就《本草》上的药理性质来讲,也和代赭石很相近,应该算是一类矿物,都是氧化高铁。褐铁矿本身性质是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可以产生在平地土中,可以产生在池泽中,也可以产生在地层中。这就是苏颂所说的:‘图上者全是山石之形,都不作卵状。’图乃是画的产地形状,没有把卵在地层内的形状画出来。”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