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消食药 >

莱菔子《青阳客栈》(2)

时间:2017-06-23 01:17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6.治小儿盘肠气痛 萝卜子炒黄,研末。乳香汤服半钱。(《直指方》) 7.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 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8.治风秘气秘 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

  6.治小儿盘肠气痛 萝卜子炒黄,研末。乳香汤服半钱。(《直指方》)
  7.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 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8.治风秘气秘 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寿域神方》)
  9.治习惯性便秘 莱菔子、当归各20g,加6倍量水,煎熬2h,共煮两次,取滤汁加蜂蜜200g,煮沸,每日服200ml。[《湖南中医杂志》1987,(1):11]
  10.治痰嗽 杏仁(去皮、尖)、萝卜子各半两。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11.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 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12.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发者 萝卜子淘净,蒸熟,晒研,姜汁浸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傅滋《医学集成》清金丸)
  13.治咳嗽痰喘 莱菔子9g,白果9g,熟地18g,陈皮6g,杏仁9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莱菔白果汤)
  14.治消渴后变成水气,令作小便出 萝卜子三两(炒令黄),紫苏子二两(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桑根白皮汤调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
  15.治干脚气、心腹妨闷,脚膝疼痛 萝卜子一两〔微炒),羌活一两。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圣惠方》)
  16.治风头痛及偏头痛 莱菔子半两,生姜汁半合。上二味相和研极细,绞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口畜)入立定,偏痛随左右用之。(《圣济总录》)
  17.治牙疼 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痛,即于左鼻中点之。(《圣惠方》)
  18.点翳 萝卜子一粒,研细去壳,以灯草蘸唾津调点翳上。(《疡医大全》)
  19.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 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20.治小儿口疮 莱菔子、白芥子、地肤子各10g。共研细末,将食醋煮沸,待温,和药末调成膏状,涂纱布上,贴患儿两足涌泉穴,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湖北中医杂志》1984,(2):14]
【参考文献】
  《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不可以地黄同食。
  《本草衍义》:莱菔辛而又甘,故能散缓而又下气速也。散气用生姜,下气用莱菔。
  《本草衍义补遗》:根属土而有金与水。《本草》言下气速。往往见者食之多者,停滞膈成溢饮病,以其甘多而辛少也。其子推墙倒壁之功。俗呼为萝卜,亦治肺痿吐血。又其子水研服,吐风痰甚验。《衍义》曰:散气用生姜,下气用莱菔。
  《本草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予曾用,果有殊绩。
  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
  《本草经疏》:味辛过于根。生研汁服,吐风痰。同醋研,消肿毒。炒熟,下气定喘,消食除胀,止气痛。以其性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朱震亨云: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是矣!
  简误:子,消痰下气更速,凡虚弱人忌之。
  《本草蒙筌》:劫喘咳下气,功诚倒壁冲墙。水研服即吐风痰,醋研敷立消恶毒。
  《药性解》:莱菔,味辛甘,性温,无毒,入肺、脾二经。主下气消食,除痰止嗽,解渴化癖。捣汁磨墨堪止吐血,熟者补脾。其子下气犹捷,有推墙倒壁之功。水研可吐风痰,醋研可敷恶毒。俗名罗卜,解面毒。
  按:莱菔辛宜肺部,甘走脾家,故两入之。生者下气,多食耗血,以辛多于甘也。熟者补脾,多食滞气,以甘多于辛也。其子力倍,虚者戒之。
  《景岳全书》:味大辛,气温,气味俱厚,降也。善于破气消痰,定喘除胀,利大小便,有推墙倒壁之功。研水搀薄饮之,立吐风痰尽出。胃有气食停滞致成鼓胀者,非此不除。同醋研敷,大消肿毒。中气不足,切忌妄用。
  《本草备要》:辛入肺,甘走脾,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宽胸膈,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利气之功。丹溪曰:莱菔子治痰,有冲墙倒壁之功。《食医心镜》研汤煎服,治气嗽痰喘吐脓血。炒用。
  《本经逢原》: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降则定痰嗽,皆利气之效。同苏子、白芥子,为三子散,治痰喘胸满。其根生升熟降,生则克血消痰,熟则生痰助湿。生莱菔汁,治火伤垂死,灌之即苏。打扑损伤青紫,捣烂盒之即散。煨熟揩摩冻瘃,二三日即和。偏头风痛,取近蒂青色者半寸许,捣汁滴鼻孔,左痛滴右,右痛滴左,左右俱痛,两鼻皆滴,滴后卧少顷,日滴一次,不过六七日,永不复发。欲令须发白者,以生地黄汁一升,合生莱菔汁一升,饮之即白,伤血之验可征也。小儿丹瘤游风,捣涂立消。能消面积,解附子毒,性最耗气伤血,故脾胃虚实,食不化者勿食。丹方取苗叶阴干治痢,随色之红白用,赤者沙糖调服,白者糖霜调服,然惟初痢为定。若久痢胃虚畏食者,不可用也。
  《本草求真》:[批]莱菔子生吐风痰,炒熟下气定喘。菔根生用消痰除血,熟用生痰助湿。
  莱菔子专入脾、肺。气味甚辛,生用研汁,能吐风痰,有倒墙壁之功,迅利莫御。若醋研敷,则痈肿立消。炒熟则下气定喘,消食宽膨。一生一熟,性气悬殊。
  《得配本草》:辛、甘,平。生升,熟降。升则吐痰涎,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化食除胀,下气消痰。有推墙倒壁之功。利二便,除气痛。
  配牙皂煎服,吐中风口噤;配杏仁,治久嗽。和水生研汁服,吐风痰;和醋研,敷肿毒。虚弱者禁用。
  服补药者忌之。
  《本草新编》:莱菔子即萝卜子,味辛、辣,气温,无毒。入胃、脾二经。却喘咳下气甚神,解面食至效。治风痰,消恶疮,善止久痢,除胀满亦奇,但宜少少用之。补气之药得之,而无大过之忧;利湿之剂入之,而有善全之妙。多服则损气,久服则伤阴也。
  或疑萝卜子能治喘胀,然古人用之于人参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参原是除喘消胀之药,莱菔子最解人参,何以同用而奏功乎?夫人参之除喘消胀,乃治虚喘虚胀也。虚症反现假实之象,人参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胀之所未能骤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服者有之。虽所增之喘胀,乃一时之假象,少顷自然平复,然终非治之之善。少加萝卜子以制人参,则喘胀不敢增,而反得消喘消胀之益,此所谓相制而相成也。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