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疗产经 >

驰援手记

时间:2020-01-30 08:58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穿上防护服后,分清你是谁得靠胸前背后的名字。 同事帮忙DIY水胶体 刘晓强当起司机接送队友。 张晓玲(右一)和同事 我不知道你是谁 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吴义副主任医师 病区高强度的工作,工作环境的陌生,加上初来乍到的广东省

穿上防护服后,分清“你是谁”得靠胸前背后的名字。


同事帮忙DIY水胶体


刘晓强当起司机接送队友。


张晓玲(右一)和同事

  我不知道你是谁 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吴义副主任医师

  病区高强度的工作,工作环境的陌生,加上初来乍到的广东省医疗队医护人员混编排班,汉口医院本院医务人员原本就严重不足,缺乏他们的引导,一开始大家不太适应,特别是医生、护理团队互不认识,增加了配合的难度,不过这些都难不倒聪明的战友们。

  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N9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只知道大家“为了谁”,但眼前的“你是谁”还真困扰着我们,进去第一件事是队员们相互用油性笔在防护服前胸后背写上大大的名字。

  也许是我老眼昏花,在感染科李敏然主任的身上写上了呼吸科陈丽博士的名字,连朝夕相处的同事都没有认出,真是大写的尴尬!但即使这样写了名字,忙碌的身影还是常常叫错人,我也多次被兄弟单位的女同事当做他们的男护士“使唤”,我也心甘情愿地听从她们调遣。

  陈丽博士、李敏然主任争先恐后的态度是我们华医人的表率,她们平时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能力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为我减轻了极大的压力。但进隔离病房前不敢饮水还真得有点难受,充分理解了穿着纸尿裤进去的医护同道。

  到了交接班的时间,却又有新病人刚到,为了减轻下一班兄弟单位的压力,我们坚持处理完病人拖班近2小时才离开病房。赶紧回去躺下,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很快又会开始。

  文字整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张灿城

  DIY改造装备 我们的战斗力升级了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ICU医生王凯

  第二次进入病区,第一次看到凌晨3点30分的武汉。

  今天鼻梁终于没那么痛了。值班需要长时间戴防护口罩,但由于前线物资紧缺,并没有防压疮需要的水胶体。前几日,医疗队里很多人下了班,鼻梁都被压出了或大或小的伤口,轻轻碰一下,钻心的疼。昨天傍晚上班前,担心值完班后压疮会加重,于是去找队友、重症医学科护士李萍求助。她立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地取材,帮我DIY了一个水胶体。护理后再带N95防护口罩,舒服多了,值六七个小时班下来,伤口一点都没加重,感谢萍姐!

  晚上10点,急诊收入一名呼吸衰竭的患者,鼻导管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还不到60。

  “医生,中心供氧设备压力不够,血氧上不来。”护士喊道。根据医院现有条件,氧供应设备出现故障,氧压不够,病人血氧难以维持,怎么办?只有自己想办法改善吸氧条件。

  我们发现将高流量的接口连接氧气罐,就可以达到高流量所需氧压要求,进而进行高浓度氧疗,以改善病人缺氧状态。将高流量机器连接至氧气罐、调好参数、给病人戴好高流量鼻导管……很快,病人血氧就稳定到80%-90%之间,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

  患者女儿看到父亲症状缓解,激动地拉着我:“非常感谢你们不远千里来援助我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太谢谢你们了”。

  文字整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伍晓丹

  男子汉“转岗”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学检验科刘晓强副主任技师

  一到武汉,我和同事方伟祯主管技师突然发现自己没了用武之地。这是因为当地医院暂时缺乏相关检验设备,我们需要暂时“转岗”。

  方伟祯进入半污染区,帮忙消杀清洗用过的眼罩和防护屏。这两种防护设备目前极度短缺,回收利用必须经过严格清洗消毒杀菌程序。

  在这支以女同志居多的队伍里,则当起了“专车司机”,负责人员接送和运送紧急医疗物资。昨天一整晚,我都开着由武汉热心群众捐赠的车辆,在零度的街头,来回接送队员往返宿舍和医院。

  由于医生和护士排班时间不同,一晚上要接送好几次,作息时间也日夜颠倒,只能白天回来后抓紧时间休息,以保证晚上精力充沛,确保安全地接送战友。

  我俩承担了医疗队的后勤保障任务,帮其他队员们提饭和分发盒饭。在前线,我们每个人的想法都是:努力发光发热,照亮同伴前行的路,为武汉加油!

  文字整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林伟吟、张阳

  做得最多的是洗手

  最少做的是喝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护士张晓玲

  今天是第二次来到武汉汉口医院,走入清洁区,我们的防护服、护目镜、手套、帽子、脚套、口罩都按标识位置定点摆放。

  N95口罩已经没了,轮到我时就用其他防护口罩代替,不知是我的脸型问题还是耳骨太软,戴上口罩后漏气明显而且穿上防护服后口罩会滑落。为了口罩密闭,只能尽可能向上勒住口罩后边的S扣,因此我的眼罩里始终布满雾气。同事们考虑到我的防护可能有潜在风险,将我分配在药疗班。

  药疗工作主要负责核对及静配静脉补液。要补的液从2.8米长的加药台前排到加药台尾,然后又来回排好几道。

  下班后,很饿、想喝水,海秀对我说:“乖,别喝,回家先洗手洗澡我们再喝。”来了武汉,在医院我们做得最多的事是洗手,做得最少的是喝水,穿上防护服就更别想喝水了。

  下午我们的支援团队群,收到一张广州白云机场的照片。是支援武汉的第二支队伍出发途中发来的。他们是来自我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分院的同事们。

  照片中的广州已是春暖花开,巧的是武汉今日也是晴天,待寒冬去,初春也不会远了……

  文字整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周晋安

  (以上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