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疗产经 >

慎终如始 打好最后“攻坚战”

时间:2020-04-03 04:32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领队朱庆棠: 慎终如始 打好最后攻坚战 朱庆棠 正在紧张救治病人的朱庆棠 平安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朱庆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领队、中山一院医学工程部主任,教授,国际矫形外科与创伤学会骨显微外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领队朱庆棠:
慎终如始 打好最后“攻坚战”


朱庆棠
正在紧张救治病人的朱庆棠

  平安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朱庆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领队、中山一院医学工程部主任,教授,国际矫形外科与创伤学会骨显微外科委员会主席,“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

  “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骨显微外科专家朱庆棠的战“疫”经历,以2月6日为分界线。

  在那天之前,作为中山一院医学工程部主任,他的任务是想方设法从全球“海淘”医疗防护物资。在那天晚上的医院会议上,任务突如其来:院领导要求他于次日率领一支131人组成的国家医疗队,到武汉去支援新冠肺炎重症定点收治医院。

  4月2日,当多支医疗队奉命交接病人、撤离武汉时,已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奋战55天的朱庆棠和同事们,还在忙于接收从其他医疗队转来的病人。根据国家指令,数支代表最高医疗水平的国家队将成为驻守战场的最后一批“援军”,向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发起最后的“攻坚战”。朱庆棠说,战“疫”尚未成功,“我辈仍将努力!”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彭福祥 梁嘉韵 刘星亮

  转战

  家人看见行李才知他要“逆行”

  早在1月3日,武汉疫情初起,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医学界尚知之不多。但对于经历过17年前的抗击SARS之战洗礼、多次承担国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的中山一院来说,警钟已被敲响。医院领导层敏锐地意识到形势的微妙,要求医工部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因为我们动手早,一开始还可以一批批地采购,挑一挑,选一选。然而形势变化得很快。1月21日之后,随着防护物资的紧俏,完全变成了卖方市场。”朱庆棠说,他与同事们一起夜以继日组织货源,从等供应商送货改为亲自到仓库提货,为了一小箱空运来的防护服,也会立即冲到机场接货。

  朱庆棠深知,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场上,每一件防护物资都将成为守护医务人员安全的“铠甲”,而只有确保“白衣战士”们的安全,才会有更多的病人有机会逃脱新冠肺炎的魔爪,重新回到“安全区”。

  随着武汉新冠疫情的发展,朱庆棠主动向医院党委提交了赴武汉抗疫一线的“请战书”。

  命令来得很突然。2月6日晚,朱庆棠接到次日一早出发的命令。“当晚忙着组建队伍、准备救援物资,待我回到家时已到深夜,家里人都睡下了,来不及告诉他们。”朱庆棠说,次日一早,家人看见门口放着行李箱,才知道他将向武汉“逆行”。

  妻子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医生,春节期间就已取消休假,支援发热门诊,全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女儿小朱在广州医科大学就读,一直关注着武汉疫情的发展。她们完全理解、支持朱庆棠此时的选择,叮嘱他注意防护,早日回家。

  改造

  受援医院ICU床位扩充近三成

  2月7日,朱庆棠带领中山一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抵达武汉,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24小时之后,医疗队迅速新开一个50张床位的病区,并接收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病人。

  最初的两天,最让他操心的是如何让一支混编队伍尽快形成战斗力。

  “131名队员都是主动要求冲到前线的。大家分别来自重症医学、呼吸、心血管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耳鼻喉科甚至儿科、产科等专业。相当一部分的队员对我来说是陌生的面孔,没有合作过。”朱庆棠说,除了要尽快“认人”,还有分工协作的问题。几位教授甚至要重新做回“住院医师”,为重症医学、呼吸科专业的年轻同事做助手。

  让他感动的是,队员们以拯救生命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在意“转岗”,在医疗队指挥小组和临时党总支的组织下,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事实证明,也正是这支混编的队伍,充分发挥出多学科合作的优势,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场上强大的“特战队”。

  在协和西院, 中山一院负责的病区原本属于“清洁区”和医务人员的休息区,经过紧急改造后用于收治新冠肺炎病人。开区没多久,医疗队便面临着一个难题:由于需要救治的危重型病人数量远远超过重症监护室(ICU)能提供的床位数,很多危重型病人只能在普通病房接受治疗。

  为了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同时更好地发挥队员们的专业特长,朱庆棠积极争取多方支持,率先在普通病房改造、开辟了具有ICU功能的“高级生命支持单元”,使协和西院ICU床位一举扩充了25%。随着气管插管、有创通气、俯卧位通气、CRRT、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重症超声、集束化重症护理等先进重症救治技术的开展,危重型病人的病亡率显著降低,为大规模收治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针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大多为中老年,基础病多、病情复杂、救治难度大等问题,朱庆棠率领医疗队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的优势,前线后方群策群力,急救与治疗并重、新冠肺炎和基础病并重、护理与康复并重,创立了“医护患一体化,救治康复全覆盖”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管理模式,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重症救治调研会上作为先进经验进行介绍。

  他们还引入肺康复和肢体康复治疗,并受协和医院西院委托,牵头组建康复治疗团队,在全院区推广早期康复治疗。

  坚守

  继续为病人提供优质医疗救治

  随着“武汉会战”进入收官阶段,朱庆棠把更多精力放在保持队伍战斗力和提振士气上,确保队员“零感染”。

  医疗队建立了“日常化作战队员健康评估”机制,在突发情况下既可以保证一线医护工作不受影响,也可以保证突发身体不适的作战队员得到休整照顾。

  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作战时间长,在战“疫”队员中普遍存在体力透支、精神压力大的情况。为减少倦怠,保持士气,作为领队,朱庆棠与临时党总支积极搭建队员心理疏导和康复的平台,在医院、中大以及广州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关爱医疗队员家庭,让大家减少后顾之忧,全身心坚守防线。

  截至4月2日,中山一院医疗队已救治了215名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目前还在接收其他医疗队转来的病人。朱庆棠表示,目前“存量”病人的新冠肺炎病情基本稳定,大多数人的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但由于病人本身患有恶性肿瘤、脑中风等疾病,不能及时出院,还需要进一步治疗。

  “我们时常说‘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我们会慎终如始,继续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救治,打好最后的‘攻坚战’!”朱庆棠说。

  战“疫”第90天

  心语心愿:

  只要我们在武汉坚守一天,我们就会继续全力救治病人,打好最后的“攻坚战”。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