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疗产经 >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中医教育 提倡西医学习中医

时间:2015-08-31 15:58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有数千年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中医药学,在解放前由于受到政府当局的压制,曾长期处于发展缓慢乃至停滞不前的状况。那时,全国竟没有一所政府办的中医高等学府。新中国建国后,党和政府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对中医事业给予了深切的关怀和重视,曾饱受摧残的
有数千年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中医药学,在解放前由于受到政府当局的压制,曾长期处于发展缓慢乃至停滞不前的状况。那时,全国竟没有一所政府办的中医高等学府。新中国建国后,党和政府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对中医事业给予了深切的关怀和重视,曾饱受摧残的中医界从此获得了新生。
  党和国家领导人
  对中医事业给予关怀和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国之瑰宝受到了政府的充分重视和扶植。新中国中医教育也从此打下基础,走上振兴之路。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老中医关怀备至。施今墨、孔伯华等医家都曾受到毛主席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政协会议上,毛主席高兴地握着施今墨先生的手说:“我青年时就熟知你的名字,你是南北驰名的名医,希望你对祖国医学事业多作贡献。”
  1952年,周总理与施今墨先生进行了一次长谈,就开办中医医院、中医学院和中医研究院等问题征求施先生的意见。周总理曾多次赞扬孔伯华先生,说:“孔老不高谈空理,务求实干。”为集中力量发展中医事业,周总理还亲自关心中医人才的遴选和调动。在周总理的关怀下,秦伯未、祝谌予、蒲辅周等卓有成就的医家相继奉调进京,并被委以重任。
  成立中医进修学校
  对现有的中医队伍进行专业培训
  建国初期,为发展中医,尽快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中医队伍乃当务之急。当时,采取了多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是对现有的中医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卫生部为此还发布了《关于组织中医进修学校及进修班的规定》。1951年9月,北京市成立了中医进修学校,由哈玉民任校长。
  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成立后,聘请各大医院的专家为中医们讲授医学基础、临床等课程。各门课的授课教师多为外请的兼任教员,基础课由协和医学院的教授们讲授,如张钧教授曾为学员们讲解剖课;临床课由当时各大医院的院长或科室主任讲授,如徐政闻等讲西医儿科学;田作宾讲西医妇科学;张宝琛等讲西医外科学;翟树职讲五官科学等。中医课也由中医专家任教。
  在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参加进修的中医,年龄大都在40岁以上,最年长者已年近70岁。刘春圃、陆石如等都曾在这所中医进修学校学习过。
  这些中医大夫在旧社会历尽磨难,那时的政府从来没有关心过他们,更不会过问他们的专业培训。新中国刚刚成立,政府就给了他们进修提高的机会,不能不使中医们感激涕零。经过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中医们不仅业务水平提高了,而且精神面貌也得到改观。
  笔者的父亲吴兆祥在1953年10月参加了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第四班的学习,一年之后毕业。从中医进修学校毕业时,父亲已年近花甲,却感觉自己年轻了。那种深切的感受令父亲长久地难以忘怀。父亲曾说:“我行医近40年,在解放前中医受国民党统治的种种压迫,抬不起头来,生活境况更感困难。解放后,毛主席、共产党制定了中医政策,使中医如同死而复生、重见了光明……”我父亲从中医进修学校毕业,正值政府有计划地将在各药店坐堂的中医大夫们分配到各市、区属医院工作,父亲被分配到北京同仁医院,直到1974年,年近80岁高龄时才退休。
  在北京建立中医进修学校的同时,在上海也举办了中医进修班,负责人是丁甘仁先生的门生、名医黄文东先生。
  哈玉民校长
  为中医进修学校呕心沥血
  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的校长,是著名医家哈玉民先生。
  哈玉民(1918~1960年),河北河间县人,为回族疡科名医哈锐川之子。1937年,哈玉民自华北国医学院毕业,在北京开业行医。他擅长内外各科,而尤以治疗痈疽、皮肤诸病见长,在医界享有盛名。
  新中国建国后,哈玉民为中医事业的复兴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奠基性工作。作为中医界代表,他出席了全国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1950年3月,年方32岁的哈玉民与赵树屏等人共同筹办了北京中医学会,担任了副会长。不久,哈玉民又创办了《北京中医》杂志。他还曾历任北京市第一、第三中医门诊部主任、北京中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并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
  主办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是哈玉民为建国初期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的一个重要贡献。作为校长,他组织编写了各科的大量教材、讲义,搜集了许多学习参考资料、工具书,并兼任教学工作。为提高针灸学的教学质量,哈玉民亲自指导研制了与人体等同大小的石膏模型,还请来针灸专家,审查模型上的经络循行和穴位。此外,哈玉民还主编了一批有影响的中医书籍,如《中医内科常见病证治便览》、《中医针灸常见病证治便览》等。
  1956年,正在担任中医进修学校校长的哈玉民,又承担了北京中医学院的筹办工作。经他多方奔走,积极筹措,终于在同年9月,以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为基地,接纳了北京中医学院的首届学员。在北京中医学院建成后,哈玉民为教学研究呕心沥血,试制成功了中医辨证论治分析器模型,获得卫生部嘉奖。
  哈玉民先生有着凡事带头实干的精神,他作风淳朴、待人忠厚、平易近人,无论年长者还是年轻人,都愿与他促膝谈心。在担任领导职务中,他唯贤是举,力求人尽其才。哈先生的品格风范,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
  由于在自己钟爱的中医事业中倾注了太多的心血,1960年6月16日,哈玉民不幸因病英年而逝,年仅42岁。
  提倡西医学习中医
  鼓励中医带徒弟
  为尽快扩大和发展中医队伍,政府还采取了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让西医学习中医。1955年7月13日,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学会主办的为期一年的祖国医学讲座开讲,260名西医参加了学习。祝谌予于1956年在周总理关怀下调入北京后,即在中医研究院主办了西医学习中医研讨班。章巨膺在上海中医学院也举办了中医研究班,招收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西医学习中医。这一举措确实颇有成效,西医学习中医造就了一批中医界的栋梁之才。
  1958年10月,毛主席对于卫生部首批西医学习中医离职班的情况报告作出了“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重要指示。
  除了提倡西医学习中医外,政府还大力提倡中医带徒弟。1956年4月,卫生部发出开展中医带徒弟工作的指示,并制定了《1956~1962年全国中医带徒弟的规划(草案)》。1956年5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积极培养中医,壮大卫生工作队伍”的社论,提出要把组织中医带徒弟作为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人民日报》专门发表社论提倡中医带徒弟,可见党和政府对这件事是何等重视。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