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黄药子《中药学7版》

时间:2017-12-07 10:32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黄药子《中药学7版》 【名称】 黄药子 【拼音】 Huangyaozi 【出处】 《滇南本草》 【概述】 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块茎。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等地。秋冬两季采挖。除去根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苦,寒
【标题】
黄药子《中药学7版》
【名称】
黄药子
【拼音】
  Huangyaozi
【出处】
  《滇南本草》
【概述】
  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块茎。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等地。秋冬两季采挖。除去根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肺、肝经。
【功效】
  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
【应用】
  1.瘿瘤。本品能化痰软坚,散结消瘿,《斗门方》治项下气瘿结肿,单以本品浸酒饮;亦可与海藻、牡蛎等配伍同用,如海药散(《证治准绳》)。
  2.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本品能清热解毒,可单用或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咯血等;并兼有止咳平喘作用,亦可治咳嗽、气喘、百日咳等。
【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如多服、久服可引起吐泻腹痛等消化道反应,并对肝肾有一定损害,故脾胃虚弱及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5g;研末服,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临床研究】
  1.化学成分:黄药子含黄药子素A~H,8-表黄药子E乙酸酯,薯蓣皂苷元、D-山梨糖醇、二氢薯蓣碱,还含蔗糖、还原糖、淀粉、鞣质。
  2.药理作用:黄药子对缺碘所致的动物甲状腺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水煎剂或醇浸物水液对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而对未孕子宫则有兴奋作用,此外有止血作用。水浸剂体外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直接抑制心肌,醇浸物水液的抑制作用较水煎剂强。
  3.临床研究: 现代多用黄药子治甲状腺疾患及消化、呼吸系统肿瘤,除此之外,还多妇科及皮肤粘膜疾患:如黄药子浸黄酒后,用消毒棉球浸贴于宫颈表面,治宫颈炎(重庆医药,1988,3:148);用乙醇黄药子酊,直接涂擦皮损局部,治疗银屑病(皮肤病防治资料,1986,1:11);黄药子与朴硝、瓦松一同蒸煮,薰洗患处,治疗小儿肛周瘘管有良效(实用中医药杂志,1994,1:16);此外,还可治皮肤疣(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1:44)、急性软组织损伤(辽宁中医杂志,1988,10:39)、老年人前列腺肥大性尿潴留(浙江中医杂志,1993,3:37)。
  4.不良反应:常规剂量服用黄药子制剂后,也会出现口干,有食欲不振、恶心、腹痛等消化道反应。服用过量可引起口、舌、喉等处烧灼痛,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严重者出现黄疸。其直接毒性作用,是该药或其代替产物在肝内达到一定浓度时干扰细胞代谢的结果,大量的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可以导致急性肝中毒,最后出现明显黄疸,因肝昏迷,也有因窒息,心脏麻痹而死亡。中毒救治:除一般常规处理外,内服蛋清水或葛根糊、活性炭。静泳滴注葡萄糖盐水。给于大量维生素C、B和ATP、辅酶A。也可用大量绿豆汤,或生姜30g榨汁,用白米醋60ml,甘草10g、加水煎成500ml饮用。
【参考文献】
  l.《开宝本草》:“主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
  2.《本草纲目》:“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3.《萃金裘本草述录》:“治肺热咳嗽,唾血,鼻衄,舌衄,舌肿,咽喉肿痛。”
【录自】
  《中药学7版》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