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虻虫《青阳客栈》

时间:2017-12-02 15:03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虻虫《青阳客栈》 【名称】 虻虫 【英文】 Gadfly 【拉丁文】 Tabanus 【异名】 蜚虻(《本经》),牛虻(《本草崇原》),牛蚊子(《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绿头猛钻(《青海药材》),牛苍蝇(《浙江中药手册》),瞎虻虫、瞎蚂蜂(《河北药材》),瞎蠓 (
【标题】
虻虫《青阳客栈》
【名称】
虻虫
【英文】
  Gadfly
【拉丁文】
  Tabanus
【异名】
  蜚虻(《本经》),牛虻(《本草崇原》),牛蚊子(《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绿头猛钻(《青海药材》),牛苍蝇(《浙江中药手册》),瞎虻虫、瞎蚂蜂(《河北药材》),瞎蠓 (《中药志》),牛魔蚊(《四川中药志》),牛蝇子、瞎眼蠓(《中药材手册》)。原动物①华虻又名:中华虻、白斑虻、灰虻(《中国药用动物志》);②双斑黄虻又名:复带虻(《中国药用动物志》)。
【性味归经】
  味苦、微咸,性凉,有毒。归肝经。
【功效】
  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药用】
  为虻科虻属动物华虻 Tabanus mandarinus Schiner 及其同属多种昆虫和黄虻属双斑黄虻 Atylotus bivittateinus Takahasi 的雌性全体。
  昆虫复带虻Tabanus bivittatus Mats.或
【应用】
  用于血瘀经闭、癥瘕积块等瘀血阻滞证。虻虫破血逐瘀之功与水蛭相似,两者常配伍而用以提高疗效。如治血瘀经闭,产后恶露不下,脐腹作痛的《妇人良方》地黄通经丸;治伤寒蓄血发狂,少腹便满,小便自利的《伤寒论》抵当汤、抵当丸,均以虻虫、水蛭同用。若瘀血久著,结为癥瘕积块,或干血痨,因内有瘀血,经络营卫失养,导致虚劳羸瘦,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者,可与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三棱、莪术等养血活血祛瘀药同用,以破瘀消癥,祛瘀生新。
  用于跌打瘀肿。《千金要方》治跌打损伤,血瘀肿痛,配牡丹皮研末酒服,以散瘀消肿;或与散瘀止痛的乳香、没药、地鳖虫、参三七等同用,其效尤捷。
【注意】
  气血虚者、孕妇及月经期均禁服。
【用法用量】
  1.50 - 3.00 g
【形态】
  1.华虻
  雌虫体长16~18mm,灰黑色。前额黄灰色,基胛近卵圆形,黄棕色。触角第1环节基部棕红色,有明显锐角突起。翅透明,翅脉棕色。胸部背板灰色,有5条明显黑灰纵带。腹部圆钝形,有明显的白斑。雄虫与雌虫相似,较雌虫稍大,仅腹部呈圆锥形。
  雌虫吸食牛、马等动物血液,雄虫不吸血,吸食植物汁液。常居于草丛及树林中,性喜阳光,多在白昼活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2.双斑黄虻
  雌虫体长13~17mm,黄绿色。眼大型,中部有一条细窄的黑色横带。前额黄色或略带淡灰色。触角橙黄色,第3节有明显钝角突。翅透明,翅脉黄色。腹部暗黄灰色,多金黄色毛及少数黑毛。背板两侧具大块黄色斑,腹板灰色。雄虫与雌虫相似,但体较小。
  成虫白日活动,喜强烈阳光。雌虫吸食牲畜的血液。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华东各地。
【产地】
  主产于广西、四川、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山西、河南、辽宁等地。自产自销。
【品种考证】
  本品入药始载于《本经》,原名蜚虻,列为中品。《本草经集注》称之为虻虫,曰:“此即今啖牛马血者,伺其腹满,掩取干之,方家皆呼为虻虫矣。”《新修本草》载:“虻有数种,并能啖血,商淅已南江岭间大有。木虻长大绿色,殆如次蝉,咂牛马,或至顿仆。蜚虻,状如蜜蜂,黄黑色,今俗用多以此也。又一种小虻,名鹿虻,大加蝇,啮牛马亦猛,市人采卖之。三种(同)体,以疗血为本,余疗虽小有异同,用之不为嫌。”又曰:“三虻俱食牛马,非独此也。但得即堪用,何假血充。”《本草衍义》载:“蜚虻今人多用之。大如蜜蜂,腹凹褊,微黄绿色。”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古代药用虻虫就不止一种,从古代所描述的形态特征分析,“黄黑色”者为虻属(Tabanus)多种昆虫。“微黄绿色”者为黄虻属(Atylotus)昆虫。
【化学成分】
  含蛋白质。
【采收加工】
  夏、秋季捕捉,捕后用沸水烫死,洗净,晒干。
【炮制】
  1.虻虫 《圣惠方》:“去头、翅、足。”《三因方》:“去嘴、翅。”《长沙药解》:“研细用。”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2.炒虻虫 《圣惠方》:“炒令微黄。”《圣济总录》:“炒焦。”现行,取净虻虫置锅内,用文火加热,微炒,取出放凉。
  3.米炒虻虫 《伤寒总病论》:“糯米炒。”现行,取净虻虫与米置锅内,用文火加热,拌炒至米呈深黄色为度。取出筛去米粒,摊凉。每虻虫100kg,用米20kg。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附方】
  1.治月经不行,或产后恶露,脐腹作痛 熟地黄四两,虻虫(去头、翅,炒)、水蛭(糯米同炒黄,去糯米)、桃仁(去皮、尖)各五十枚。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温酒下。(《妇人良方》雄黄通经丸)
  2.治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 水蛭(熬)、虻虫(去翅、足)各三十个,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伤寒论》抵当汤)
  3.治腕折瘀血 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血化为水。(《千金要方》)
  4.治血痣初起(其形如痣,渐大如痘,触破时长流血水),未触破,未流血者 虻虫为末,姜醋调搽。(《血证论》)
  5.治肿毒 虻虫、松香等分。为末,置膏药中贴患部。(《现代实用中药》)
【参考文献】
  《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癥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名医别录》:有毒。主女子月水不通,积聚,除贼血在胸腹五藏者,及喉痹结塞。
  《日华子本草》:破症结,消积脓,堕胎。
  《本草图经》:《淮南子》云:虻破积血,斫木愈龋。此以类推也。
  《汤液本草》:气微寒,味苦平,有毒。
  《本草》云:主目中赤痛,眦伤泪出,瘀血血闭,寒热酸痛,无子。
  《本草纲目》:刘河间:虻食血而治血,因其性而为用也。成无己:苦走血,血结不行者,以苦攻之。故治畜血用虻虫,乃肝经血分药也。古方多用,今人稀使。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