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牛蒡子《青阳客栈》

时间:2015-10-04 11:05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牛蒡子《青阳客栈》 【名称】 牛蒡子 【英文】 i 【拉丁文】 Fructus Arctii 【异名】 恶实《别录》,鼠粘子《本草图经》,黍粘子《珍珠囊》,大力子《卫生易简方》,毛然然子、黑风子《青海药材》,毛锥子(贵州),粘苍子(辽宁),大牛子(山西),牛
【标题】
牛蒡子《青阳客栈》 
【名称】
牛蒡子 
【英文】
  i 
【拉丁文】
  Fructus Arctii 
【异名】
  恶实《别录》,鼠粘子《本草图经》,黍粘子《珍珠囊》,大力子《卫生易简方》,毛然然子、黑风子《青海药材》,毛锥子(贵州),粘苍子(辽宁),大牛子(山西),牛子(陕西、山东),土大桐子、万把钩、鼠尖子(江苏)。原植物牛蒡又名:鼠粘草(《别录》)、夜叉头(《救荒本草》)、蒡翁菜、便牵牛(《纲目》)、饿死囊中草(《医林纂要》)、象耳朵、老母猪耳朵、疙瘩菜、老鼠愁、鼠见愁。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药用】
  为菊科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 的成熟果实。 
【应用】
  用于风热表证,咳嗽,咽喉肿痛。牛蒡子味辛主散,苦寒泄热,从而散邪宣肺,解毒利咽。治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爽,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等同用,益增其疏散风热之效,如《温病条辨》银翘散。治内有积热,复受风邪,咽喉肿痛,痰涎壅盛,胸膈不利,常与薄荷、桔梗、连翘、玄参、甘草等同用,以疏散风邪,解毒散结,清咽利膈,如《外科理例》清咽利膈散。若嗜酒之人,酒毒上壅,咽喉肿痛,常与葛根、黄连、桔梗、甘草等同用,以解酒毒,利咽喉,如《医宗金鉴》鼠粘子解毒汤。若咽喉燥痒,甚至燥裂疼痛,常与生地、玄参、射干、甘草等同用,以清热利咽,养阴润燥。如《医宗金鉴》广笔鼠粘汤。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牛蒡子之性疏散,能透泄邪毒,以利麻疹透发,常与柽柳、竹叶、葛根等同用,以散邪清热而透疹。如《医学广笔记》竹叶柳蒡汤。若风疹瘙痒者、可与浮萍、薄荷等同用,有疏风止痒之效。
  用于疮疡肿毒。牛蒡子辛能散结,苦寒泄热,能散壅结之热毒,为疮疡所常用。治乳痈结肿疼痛,脓未成者,常与连翘、天花粉、角针等,以增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如《外科正宗》牛蒡子汤。治大头瘟、痄腮等风热疫毒之证,常与黄连、黄芩、升麻、柴胡等同用,共奏散风热,解毒消肿之效。如《东垣试效方》普济消毒饮子。
  此外,牛蒡子富含油脂,能滑润肠道,故对上述诸证兼便秘者,用之尤宜。 
【注意】
  脾虚便溏者禁服。 
【用法用量】
  5.00 - 10.00 g 
【形态】
  二年生草木,高1~2m。根粗壮,肉质,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cm,宽15~40cm,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族生于茎顶或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cm,花序梗长3~7cm,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球形,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钩曲;花小,红紫色,均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先端5浅裂,聚药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黄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圆盘状,着生短刚毛状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灰褐色,具纵棱,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常栽培。野生者,多生于山野路旁、沟边、荒地、山坡向阳地、林边和村镇附近。 
【产地】
  主产于东北、浙江、河北、山东、江西、广西等地。以东北产量大,称作“关力子”,销全国,并出口;浙江桐乡产者质佳,称作“杜大力”,主销江苏、浙江。 
【品种考证】
  出自《本草图经》(中药大辞典)、《名医别录》(中华药海)。《纲目》:“恶实,其实状恶而多刺钩,故名。其根叶皆可食,人呼为牛菜。术人隐之,呼为大力也。”“牛蒡,古人种子,以肥壤栽之,翦苗沟淘为蔬,取根煮曝为脯,云甚益人,今人亦罕食之。三月生苗起茎,高者三、四尺,四月开花成丛,淡紫色,结实如枫梂而小,萼上细刺百十攒簇之,一梂有子数十颗。其根大者如臂,长者近尺,其色灰黪。七月采子,十月采根。” 
【商品规格】
  杜大力:产于浙江嘉兴、乌镇等地者。子粒饱满,呈青灰色,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关大力:又名北大力。产于东北辽宁等地者,品质亦优。
  川大力:主产于四川者。
  汉大力:主产于湖北者。因集散于汉口而得名。
  牛蒡子:或称牛子、大力子。为各种牛蒡子的统称。以粒大饱满、色灰褐、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果实含牛蒡甙(Arctiin),收获率15.0~21.5%;其甙元为 l-牛蒡酚(l-Arctigenin )。其另一成分异牛蒡酚(Isoarctigenin),以2% KOH处理,则生牛蒡酚。果实尚含脂肪油25~ 30%,其碘价为138.83,在空气中,约经1月而固化。脂肪酸中主要为花生酸(Arachidic acid);此外,尚有少量硬脂酸和棕榈酸,不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又含硫胺素440微克%。牛蒡全植物都含抗菌成分,可参考“牛蒡茎叶”条。果实含牛蒡甙(arctiin)及脂肪油约 25%~30%,油中主为棕榈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另含甾醇、维生素B1等。从种子分得拉帕酚A、B、C、D、E(lappaol A,B,C,D,E),为3分子对羟基苯丙烯的聚合物。 本品以粒大、饱满、色青白、有明显花纹者为佳。 
【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 牛蒡子水浸液(1:2)在试管内对茧色毛癣茵、同心性毛癣茵、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茵、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等9种致病性真菌有抑菌作用。有资料表明牛蒡子提取物具抗爱滋病病毒(HIv)活性。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