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天麻《中药全书》

时间:2020-01-26 06:57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天麻《中药全书》 【名称】 天麻 【拼音】 Tianma 【英文】 Tall Gastrodia Tuber 【日文】 テンマ 【拉丁文】 Rhizoma Gastrodiae 【异名】 赤箭、离母、鬼督邮《神农本草经》,神草《吴普本事》,赤箭脂、定风草《药性论》,合离草、独
【标题】
天麻《中药全书》
【名称】
天麻
【拼音】
  Tianma
【英文】
  Tall Gastrodia Tuber
【日文】
  テンマ
【拉丁文】
  Rhizoma Gastrodiae
【异名】
  赤箭、离母、鬼督邮《神农本草经》,神草《吴普本事》,赤箭脂、定风草《药性论》,合离草、独摇《本草图经》,自动草《湖南药物志》,水洋芋《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明天麻,赤箭根,山土豆(东北),冬彭(西藏)。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经。
【功效】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药用】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
【应用】
  1.用于肝凤内动,惊痫抽搐。天麻入肝,功能息风止痉,且甘润不烈,作用平和。故可用治各种病因之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如用治小儿急惊风,可将本品与羚羊角、钩藤、全蝎等药配伍,即钩藤饮子;用治小儿脾虚慢惊,则与人参、 白术、白僵蚕等药配伍,如醒脾丸;用治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又与天南星、白附子、防风等药配伍,如玉真散。近年用天麻提 取有效成分制得香荚兰醛片,治疗疯痛大、小发作有效。
  2.用于眩晕,头痛。天麻既息肝凤,又平肝阳,故为止眩晕之良药。用治肝阳上克之眩晕、头痛,常与钩藤、石决明、牛膝等同用,如天麻钩藤汤;用治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常与半夏、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近年应用密环菌片治疗高脂血症,可 使血清胆固醇、血清甘油三脂等明显下降,同时收缩田域舒张压亦有不同程度下降,头昏、头痛、胸闷等症状也有好转。
  3.用于肢麻痉挛抽搐,风湿痹痛。天麻还有祛外风,通经络的作用。用治风中经络手足不遂、胶体麻术、痉挛抽搐等症,常与川芎同用,如天麻丸;用治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者,多与秦艽、羌活、桑枝等祛风湿药同用,如秦艽天麻汤。现临床用20%天麻针剂,肌肉 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及眶上神经痛等症,止痛颇效。
【注意】
  气血虚甚者慎服。
  1.《雷公炮炙论》:“使御风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肠结之患。”
  2.《本草经疏》:“凡病人觉津液衰少,口干舌燥,咽干作痛,大便闭涩,病火炎头晕,血虚头痛及南方似中风,皆禁用之。”
  3.《本革新编》:“天麻最能祛外束之邪,逐内闭之痰,而气血两虚之人,断不可轻用。”
  4.《本草从新》:“血液衰少及类中风者忌用,风药能燥血故也。”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研末吞服,每次1~1.5g。
【形态】
  多年生共生草本。块茎横生,椭圆形或卵圆形,肉质,有环节,节上有膜质鳞叶。茎单一,黄褐色,叶鳞片状,膜质,下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花淡绿黄色或橙红色,苞片膜质,每苞片内有一花,少有2~3花;花被合生成壶状,口部偏斜,顶端5裂;内轮2片 略窄;唇瓣白色,先端3裂,中裂片较大,舌状,具乳突,边缘流苏状;合蕊柱长5~6 mm,子房下位。蒴果长圆形或倒卵形。种子多而 细小,呈粉末状。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南、河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生于林下腐殖质较多的阴 湿处。现多栽培。
【产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北、陕西、贵州;东北及华北各地亦产。以四川、贵州、云南的产量较大,品质较好。销全国,并出口。
【栽培】
  喜凉爽湿润气候;以疏松肥沃的重砂质壤土或砂砾土为宜。天麻无根无绿叶,不能营自养生活,必须与蜜环菌、紫箕小菇等真菌共生,方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因此,培育天麻必须培 养好菌床,创造有利于天麻生长的条件,才能取得增产效果。蜜环菌为一种兼性寄生菌,菌丝白粉色,菌索幼时为棕红色,先端白色,老化后变为黑褐色或黑色,在夜间常见到菌丝、菌索发光。子实体伞状,蜜黄色,菌柄有环。它腐生或寄生在多种的植物上。在土壤温度20℃左右,湿度60%~80%时,能正常生长繁殖。天麻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需4~5年。根据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块茎形态上可分为四种:箭麻(禾麻,长4~12cm,直径2~7cm, 皮黄白色,马尿腥味,有明显环节,并有膜质鳞片。顶生红褐色混合芽,俗称“鹦哥嘴”。芽有7~8鳞片,能抽茎开花,尾部有原母子 白麻长出的第一节腐烂的脐状痕迹)。白麻(白头麻,长2~11cm,直径2~3.5cm,顶芽不明显,且仅有圆形生长锥,不抽茎开花),麻 米(长2cm以下的小白麻),母麻(母子,箭麻抽茎开花或白麻发出新天麻后衰老的麻体)。天麻主要用块茎无性繁殖。①培养菌材:在产区可挖取附有蜜环菌的半腐性树根、树桩等野生自然菌材,或利用伴栽过天麻的旧菌 材,作为菌种,扩大培养。培养菌材一般在3~8月,培养所用的树材,以槲栎、栓皮栎、青冈、板栗、冬瓜杨、牛奶子、野樱桃、花楸 树、桦树等多种阔叶林树种为好。将砍下径粗7cm以上的新鲜树枝(不去树皮),截锯成长70cm左右的段木,每一段木用刀多处砍伤至 木质部,称为“鱼鳞口”。培养方法有堆培法、窖培法及固定菌床法等。选择温暖潮湿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砂土处堆培,先平整土 地,然后将段木排铺一层于地面,段木之间的缝隙用土填实,撤上菌种或铺上小段菌材,并洒淋清水后撤少量枯枝落叶,然后再铺第二 层段木、菌种,如此层层堆积至60~70cm高,最后盖土10cm,再用草覆盖。在无遮荫空旷地可挖土作窖进行窖堆,方法同推培法。堆培 或窖培的菌材作伴栽天麻用。固定菌床法,它是将培养菌材与栽培天麻相统一的方法,在培养菌材时,已安排栽培块茎(种麻)的位 置,将排铺的段木之间距离扩大2~4cm,并在间隙中排放小段菌材,一般窖培或堆培1~2层菌材,只为伴栽天麻作好准备。②种麻:以 中等大的块茎(白麻)或小块茎(麻米)作种为好,其繁殖系数、产量最高,如用小箭麻则需去净顶芽。③种植方法:冬栽在10月下旬 至11月,春栽在3~4月。穴栽:穴距30~50cm,穴深30~40cm,穴的大小应根据地形和菌材的数量而定,一般长度70cm,宽50cm。铲平 穴底,先铺上3~5cm厚腐殖土,将培养的菌材横铺于穴内,菌材间隔2~4cm,用土填满空隙,使菌材半埋,卤材之间及菌材两端均可平 放种麻,每根菌材可栽种麻8~10个,与菌材紧靠平行,上盖本±10~14cm,并撤上枯枝落叶,每穴放菌材5~7根,堆放一层或两层。采 用固定菌床法时,小心从固定菌材培养窖中取出上层菌材与泥土,谨慎扒开下层菌材间隙,裁放种麻,然后依穴栽方法栽种第二层(上 层),栽后覆土。栽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防止野鼠、蛴螬、蝼蛄为害。天麻的有性繁殖:4~5月准备树叶菌床,培养天麻种子萌发的共生菌及蜜环菌菌材,方法类同固定菌床法,但窖内段木间距缩小为2~ 3cm,除了撤上蜜环菌菌种外,须铺上一层青冈、槲栎、猴栗或碎细蕨根等落叶,然后结合覆土再行排铺上层段木及菌种,再用树叶覆 盖,洒水后盖上泥土。7月中下旬经人工授粉后果穗下部蒴果开裂时剪下果穗,抖出种子立即播种。播时揭开菌床,取出窖内上层菌材 后,用干净毛笔蘸种子后均匀播在树叶上,然后播种第二层,播后恢复原状,盖上土与树叶,经常浇水保湿,次年10月下旬后挖收块 茎,再行种植。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