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温里药 >

肉桂《中药全书》(3)

时间:2017-06-15 06:43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成药】 1.阳和丸 2.痛经片 3.五温解凝膏 【临床研究】 1.用于阑尾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 用桂萸膏,即肉桂、吴茱萸各等分,研细末过120目筛,将适量凡士林加热以后与以上药末调膏,取适量药膏涂于纱布中央(约2cm X

【成药】
  1.阳和丸
  2.痛经片
  3.五温解凝膏
【临床研究】
  1.用于阑尾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 用桂萸膏,即肉桂、吴茱萸各等分,研细末过120目筛,将适量凡士林加热以后与以上药末调膏,取适量药膏涂于纱布中央(约2cm X 2cm大小),稍烘热后敷脐(神阙穴),24小时换1次。观察72例硬膜外麻醉手术的阑尾炎患者,其中用本法的 治疗组32例,结果表明可使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平均出现排气时间为23小时,而对照组为41小时,平均提前18小时。临床观察表 明,桂萸膏能宣通气机,通顺府道,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或肠麻痹,防止肠粘连等术后并发症[1)。
  2.治疗支气管炎 肉桂粉1g,加乙醇10ml,静置10小时后取上清液0.15-0.3ml,加2%普鲁卡因2ml混匀,注射两恻肺俞穴,每穴1ml。治疗21例,结果有效率为95.2%。
  3.治疗小儿腹泻 肉桂4-6g,丁香5-10g,木香6-10g。研细末,置纱布袋内,用绷带缚于小儿脐上1夜。治疗66例,结果治愈56例,显效6例,好转4例。
  4.治疗小儿流涎 肉桂10g为一次量。研细末。醋调成糊饼状。分摊于两块纱布上,每晚临睡前分别敷于双侧涌泉穴,胶布固定,次日晨取下。治疗6例,结果一般连敷3-5次治愈。
  5.治疗肾阳虚型腰痛 肉桂粉5g,口服,每日2次。3周为一疗程。治疗102例,其中风湿性脊椎炎35例,类风湿性脊椎炎5例,腰肌牢损55例,不明原因者7例,结果治愈47例,显效39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8%。
  6.治疗腱鞘炎 肉桂,公丁香各等份研细末,鲜生姜洗净切片,中间刺6-7个小孔,先在患部痛点撒药粉少许,然后放上姜片,作隔姜艾炙。治疗25例,结果痊愈23例,好转2例。
  7.治疗冻疮 肉桂3 g,山莨菪碱400mg,樟脑2g,研极细末,加凡士林调匀外用。治疗1 804例,全部治愈。(2-7引自《现代中药临床研究》173)
【参考文献】
  [1)龚旭初,孙爱珠,孔键,《桂萸膏敷脐对阑尾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疗效观察》,北京中医,1990,(5):26
【药论】
  1.论肉桂补火温阳,调气和血之功①张梓:“桂,导引阳气,调和营卫之气,只是辛热助气上行阳道。血为营,气为卫,营卫不相合谐,桂能导引阳气宣通血脉,使气血同行。《局方》十全大补汤用四君子和黄耆补气、四物汤补血,另加桂者,是要其调和营卫之气, 使四君子、四物汤皆得以成补益之功也。” (《药性类明》)②李时珍:“肉桂下行,益火之原,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 腠理,致津液,通其气者也。《圣惠方》言,桂心入心,引血化汗、化脓,盖手少阴君火,厥阴相火,与命门同气者也。《别录》云, 桂通血脉是矣。”(《纲目》)③倪朱谟:“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药也。凡元虚不足而亡阳厥逆,或心腹腰痛而呕吐泄泻,或心肾久虚而 痼冷怯寒,或奔豚寒疝而攻冲欲死,或胃寒出蛔而心膈满胀,或气血冷凝而经脉阻遏,假此厚味甘辛大热,下行走里之物,壮命门之 阳,植心肾之气,宣导百药,无所畏避,使阳长则阴自消,而前诸证自退矣。”(《本草汇言》)④郭佩兰:“肉桂,散寒邪而利气,下 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原以通其气;达子宫而破血堕胎,其性剽悍,能走能守之剂也。若客寒犯肾经,亦能冲达而和血气,脉迟在所必 用。其逐瘀,治疝,消痈有功者,盖血虽阴类,用之者必借此阳和耳。”(《本草汇》)⑤张锡纯:“肉桂,味辛而甘,气香而窜,性大 热纯阳。为其树身近下之皮,故性能下达,暖丹田,壮元阳,补相火。其色紫赤,又善补助君火,温通血脉,治周身血脉因寒而痹,故 治关节腰肢疼痛及疮家白疽。”(《衷中参西录》)⑥沈文彬:“补肾脏之元阳而厥寒陡息,温胃家之虚冷而泄泻遂宁,结气逆气能除, 心痛胁痛可疗,泛上之浮阳藉斯从治,郁滞之水府仗以宣通。”(《药论》)
  2.论肉桂抑肝扶脾 ①李时珍:“曾世荣言,小儿惊风及泄泻,并宜用五苓散以泻丙火,渗土湿,内有桂能抑肝风而扶脾土。又《医余录》云,有人患赤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脉盛,脾脉弱,用凉药治肝则愈虚,用暖药治脾则肝愈盛,但于温平药中倍加肉桂,杀肝 而益脾,故一治两得之。《传》云,木得桂而枯,是也。此皆与《别录》桂利肝肺气,牡桂治胁痛胁风之义相符。” (《纲目》)②张景 岳:“桂,善平肝木之阴邪,而不知善助肝胆之阳气,惟其味甘,故最补脾土,凡肝邪克土而无火者,用此极妙。”(《本草正》)
  3.论肉桂为诸药之使引 张锡纯:“《本经》谓其为诸药之先聘通使,盖因其香窜之气,内而脏腑筋骨,外而经络腠理,倏忽之间莫不周遍,故诸药不能透达之处,有肉桂引之,则莫不透达也。”(《衷中参西录》)
  4.论肉桂与桂枝功效之差异 ①贺岳:“桂心入二三分于补阴药中,则能行地黄之滞而补肾,由其味辛属肺而能生肾水,性温行血而能通凝滞也。能通血之凝滞其能补肾也必矣。在中次厚者曰官桂。由桂多品而取其品之高也,主中焦有寒。在上薄者俗曰薄桂,走肩臂而 行肢节之凝滞,故肩臂引经多用之。其在嫩枝之最薄者曰桂枝,伤寒、伤风之有寒者宜用之,以微解表也。非固表也,惟有汗者表虚而 邪微,故用此气薄辛甘之剂以轻散之,岂有辛甘之剂能固表哉,《衍义补遗》辨之明矣。”(《本草要略》)②黄元御:“肉桂本系树 皮,亦主走表,但重厚内行,所走者表中之里,究其力量所至;直达脏腑,与桂枝专走经络者不同。”(《玉楸药解》)
  5.论几种肉桂的性味和功用差异徐大椿:“甜肉桂,辛甘大热,入肝、肾、命门、血分,温经补火,引热下行,为血分虚冷之专药。牡桂,即大桂,禀离火纯阳之气,辛胜于甘而微带苦性,偏温散而能上行,治心腹冷痛,筋脉拘挛,不减肉桂。若相火不归,下元虚 冷,其力不能直达下焦,为稍逊耳。上官桂,一名简桂,辛甘性温,入经髓而宣通百脉,导引诸药。有辛温行散之功,无壮火食气之 患,经络寒痹最宜之。桂心,性近肉桂,厚去外皮,入心、脾、血分而祛寒止痛,内托排脓,为治内不治外之专药。”(《药性切用》)
  6.论肉桂与附子助元阳功用之差异 张锡纯:“附子、肉桂皆气味辛热,能补助元阳,然至元阳将绝,或浮越脱陷之时,则宜用附子而不宜用肉桂。诚以附子但味厚,肉桂则气味俱厚,补益之中实兼有走散之功,非救危扶颓之大药,观仲景《伤寒论》少阴诸方,用附子 而不用肉桂可知也。”(《衷中参西录》)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