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温里药 >

小茴香《中药全书》

时间:2017-06-15 23:10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小茴香《中药全书》 【名称】 小茴香 【拼音】 Xiaohuixiang 【英文】 Fennel 【日文】 ウイキヨウ 【拉丁文】 Fructus Foeniculi 【异名】 蘹香《药性论》,蘹香子《新修本草》,茴香子《开宝本草》,茴香、土茴香《本草图经》,野茴香《履巉岩本草
【标题】
小茴香《中药全书》
【名称】
小茴香
【拼音】
  Xiaohuixiang
【英文】
  Fennel
【日文】
  ウイキヨウ
【拉丁文】
  Fructus Foeniculi
【异名】
  蘹香《药性论》,蘹香子《新修本草》,茴香子《开宝本草》,茴香、土茴香《本草图经》,野茴香《履巉岩本草》,大茴香《朱氏集验方》,谷苗香、谷香《现代实用中药》,香子《中国药用植物志》。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药用】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应用】
  1.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本品能温肾暖肝、散寒止痛。治寒疝腹痛,常与乌药、青皮高良姜等同用,如天台乌药散;并可以本品炒热,布裹温熨腹部。治肝气郁滞,睾丸偏坠胀痛,可与橘核、山楂等同用。治肝经受寒之少腹冷痛,或冲任虚 寒之痛经,可与当归、川芎、肉桂等同用。
  2.用于中焦虚寒气滞证。本品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治胃寒气滞的脘腹胀痛,可配高良姜、香附、乌药等。治脾胃虚寒的腕腹胀痛、呕吐食少,可与白术、陈皮、生姜等同用。
【注意】
  阴虚火旺者禁服。
  1.《本草汇言》:“倘胃、肾多火,得热即呕,得热即痛,得热即胀诸证,与阳道数举,精滑梦遗者,宜斟酌用也。”
  2.《本草述》:“若小肠、膀胱并胃腑之证患于热者,投之反增其疾也。”
  3.《得配本草》:“肺、胃有热及热毒盛者禁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粉霜,有强烈香气。茎直立,上部分枝,有棱。叶互生,二至四回羽状细裂,最终裂片丝状;下部叶具长柄,基部鞘状抱茎,上部叶的柄一部或全部成鞘。复伞形花序顶生,复伞形花序顶生,无总苞和小总苞;伞幅8~30,不等长;花梗5~30;花 小,金黄色。双悬果矩圆形,果棱尖锐,具特异芳香气。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产地】
  主产子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以山西产量大,内蒙古的质量佳,销全国。
【栽培】
  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用种子繁殖,北方宜春播,南方秋播或春播。条播按行距27~33cm开浅沟;穴播以33cm×33cm的行、株距开穴,将种子拌以适量细土后播种。每亩用种量0.5~1kg。亩高10~15cm时间苗和定苗,每穴留2~3株。条播定苗株距与穴播 相仿。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在北方地区需于秋季上冻前将根挖出窖藏,次春再栽。虫害主要有黄凤蝶,捕杀或喷90%晶体敌百 虫800倍液防治。
【品种考证】
  本品入药首见于《药性论》,原名蘹香。《新修本草》名蘹香子,云:“叶似老胡荽极细,茎粗,高五六尺,丛生。”《本草图经》除转述《新修本草》记载外,还云:“七月生花,头如伞盖,黄色,结实如麦而小,青色。”《本草蒙筌》云:“小茴香,家园栽种, 类蛇床子,色褐轻虚。”其后《本草纲目》亦有“苗香宿根,深冬生苗) 作丛,肥茎丝叶”等记载。依据上述植物特征,再参考《本草 图经》所附“蘹香子”及“简州蘹香子”图的形态考证,古今所用小茴香原植物均为伞形科植物茴香,且早有载培。
【商品规格】
  商品有西小茴、川谷香等,以内蒙古河套附近产品质优。均以籽粒肥满、色黄绿、气香浓者为佳。
【显微特征】
  分果横切面:略呈五边形。外果皮为1列扁小细胞。中果皮接合面有油管2个,背面棱脊间各有油管1个,共有油管6个,油管椭圆形或半圆形,周围有多数红棕色扁小分泌细胞;棱脊部位有维管束柱,由2个外韧型维管束及纤维束连结而成,维管束柱由2个外韧型维管束 及纤维束连结而成,木质部有少数细小导管,韧皮部细胞位于束柱两侧,维管束柱内外侧有多数大形木化网纹细胞。内果皮为1列扁平细 胞。种皮为1列扁长细胞,含棕色物质。内胚乳细胞含多数细小糊粉粒,其中有微小簇晶。接合面种脊维管束由细小导管等组成。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含反式茴香脑(trans-anethole)、d-小茴香酮(d-fenchone)、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ol,estragole);尚含茴香醛(anisaldehyde)、β-香叶烯(β-myrcene)、α-蒎烯、莰烯、β-蒎烯、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p-伞花醇(p-cymol)、草蒿脑(estragole) 等。此外,含脂肪油12%~18%,以及植物甾醇酰基β-果糖呋喃甙(phytosteryl-β-fructofuranoside)、7-羟基香豆素、6,7-二羟基香豆素、齐 墩果酸、谷甾醇、豆甾醇等。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 g,加入乙醚适量,冷浸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 ml,加0.4% 2,4-二硝基苯肼ZM盐酸溶液2~3滴,溶液显桔红色。(检查茴香醚)
  2.取本品粉末0.5 g,加乙醚适量,冷浸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 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液2~3滴,加20%氢氧化钾乙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呈紫色(检查香豆素)。
  3.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6ml,冷浸4小时,滤过。将滤液浓缩至干,残渣用氯仿溶解至1ml作供试品溶液。另取茴香醚少许,用氯仿溶解后作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1% CMC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展开,展距 17.5cm,晾干后喷以2,4-二硝基苯肼试剂。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桔红色斑点。
【含量测定】
  药材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测定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 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 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 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 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5%。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