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认为,目前食品非法添加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把非食品原料当作食品添加剂,如添加柠檬黄、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等;二是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发色剂和漂白剂。 “很多时候,添加剂被错怪了”,刘欣表示,这一方面说明市民对食品添加剂了解较少;另一方面更说明食品安全大过天,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出现。 “最安全就是自己做饭”,刘欣笑言,要想避免摄入大量食品添加剂,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购买新鲜天然的食品原料,按照传统的方式烹饪食用,可享受食品的天然特性,尊重食物的自然品质。 家别之龙: 姜要脏点豆芽要细 蔬菜专家别之龙教授先教了记者两个简单辨别“毒生姜”、“毒豆芽”的简便方法。 “毒生姜”被硫磺熏制过,不仅外表干净,而且颜色浅,水嫩嫩的,发亮,皮薄,轻轻一搓就掉了。正常的姜则颜色发暗、发干,还可能带有泥土。建议市民在食用生姜前先去皮,因为硫磺熏制后对姜肉影响相对较小。 用尿素等违法添加剂泡发的豆芽一般又粗又短,而且没有根须;由于水分含量大,看上去饱满晶莹。二用清水泡发的豆芽细长、有根须,而且颜色相对较暗,豆子的芽胚发乌,水分含量较低。 到正规卖场买菜有保障 “实话说,对于蔬菜残留农药,别说普通市民,就连我们也无法仅凭感官判断”,别之龙教授告诉记者,事实上,在武汉市正规卖场里销售的蔬菜是有安全保障的,“在蔬菜农药残留监测上,我市做得一直不错,对各大农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和蔬菜生产基地都会定期监测,并发布监测结果,不合格的蔬菜不许上市,因此市民在这些地方大可放心购买”。 要买放心菜,其实有一个基本原则,别教授表示,如果蔬菜的外表太漂亮、太整齐,看上去“不自然”,那就很可能有“问题”。 蔬菜并非越泡越干净 别教授还特别指出,市民在挑选、清洗蔬菜时往往会陷入两个误区。 他提醒,虫眼不能当做衡量蔬菜是否有农药残留的标准,因为虫眼只能说明曾经有过虫害,不能表示后来没有打过农药;一般来说农民发现虫眼后,会更积极的喷洒农药,以消除虫害。 蔬菜不是越泡越干净,事实上,蔬菜长期浸泡在水里,残留的有机氯和有机磷等农药就会分解在水里,不但起不到清洗作用,还会让蔬菜表面留下农药;其次,浸泡过久还可能造成蔬菜中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对于黄瓜、胡萝等茎类和瓜类蔬菜,可用专业清洗剂短时浸泡,再用软刷刷洗,尤其是褶皱处,要多刷几下,再用清水冲洗即可。 大白菜、卷心菜等包叶菜类蔬菜可去掉外围叶片,再冲洗内部叶片;菠菜、小白菜等小叶蔬菜应去除根部,放在水里抖动清洗,然后根部向上在水龙头前冲洗。 别教授最后指出,虽然营养专家普遍认为果皮内所含维生素比果肉高,但果皮也是农药残留最多的部分,而且表皮上的残留农药很难用清水洗掉,对于生吃或者凉拌的果蔬,还是削皮后食用更安全。 过分鲜艳的食品不能买 在长期工作实践中,詹明胜练就了一双看透非法食品的“火眼金睛”。他告诉记者,判断食品是否安全,不是看它含有什么食品添加剂,“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食物的颜色是不是太过鲜艳”,凡是颜色浓艳、夸张、过分香浓、外表异常光亮和雪白的食品。一般来说,颜色过分鲜艳、异常光亮的食品大多可能过量添加色素或使用化工原料进行处理。 詹明胜建议,市民在选购食物时,首先要仔细辨识食品标签,对标签不全、不规范的食品要谨慎购买。国家规定,食品包装上必须标注甜味剂、防腐剂、食用色素等具体名称。对标注“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也要留个心眼,事实上添加剂在各类食品中应用已非常广泛,“不含”未必就是好事。 “四法”看透好馒头: 一要看,优质馒头的表皮呈乳黄色,这是小麦的原始颜色,不能白。而且表皮要很光亮,如果出现黄斑,就有不良成分在里面。如果是面粉比较好的馒头,用手捏一下还会恢复原状。 二要闻,好的馒头闻起来会有麦香味。 三要尝,好馒头咬起来会很软,但不咯牙、不粘牙。 四要看存放,好馒头一般只能放两三天,之后就会长毛。如果过了两三天,馒头还没长毛,那么这个馒头就可能加了防腐剂。 (责任编辑: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