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鹿茸《青阳客栈》(3)

时间:2020-02-06 10:01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2、二杠:大挺圆柱形,直立长15-18厘米,直径3-4厘米,顶端钝圆饱薄,向内方稍弯曲,习称弯头或稍有皱缩,眉叉亦呈圆柱形,斜向前伸,长9-15厘米,直径2.5-3.5厘米,全形略如拇指与食指,作八字样分开,皮红棕色或

  2、二杠:大挺圆柱形,直立长15-18厘米,直径3-4厘米,顶端钝圆饱薄,向内方稍弯曲,习称弯头或稍有皱缩,眉叉亦呈圆柱形,斜向前伸,长9-15厘米,直径2.5-3.5厘米,全形略如拇指与食指,作八字样分开,皮红棕色或黄棕色,密生黄棕色或淡灰色细毛茸,锯口卵圆形,黄白色或淡黄色,外围有较薄的骨质,中部密布海绵状细孔,体轻如朽木,气味同上。
  3、三岔:大挺略呈方形弯曲,长20-30厘米,已分生第二枝,大挺及侧枝先端略尖而无弯头,下部分壁有纵棱线及微突丐的疙瘩,习称起筋骨钉,皮红棕色,毛茸较稀而稍粗,外用骨质较厚,其余与二杠相同。
  4、再生茸:形与二杠相似,唯大挺不圆或下粗上细,无弯头,皮灰棕色,毛茸较稀而粗或生有较长的针毛,锯口外用骨质厚,外壁已有纵棱线,质坚重,其余与二杠略同。
  5、砍茸:即带头盖骨的二杠或三岔,茸形及气味与二杠或三岔相同。
【药理作用】
  1. 鹿茸提取物有增加幼龄小鼠的子宫重量、促进子宫发育的雌激素样作用;乙醇提取物有增加大鼠前列腺及贮精囊重量的雄激素样作 用。
  2. 鹿茸精能使大鼠心脏冠脉流量明显增加、心收缩幅度加大、心率减慢;对小鼠心室纤颤具有对抗作用,对大鼠心律失常有保护作 用;能提高小鼠对低压缺氧、常压缺氧以及由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耗氧量增加性缺氧的耐受能力,显著提高小鼠存活率;能使家兔失血 性的低血压恢复速度加快。
  3. 鹿茸粉或浸膏对家兔有增加红细胞、血色素及网织红细胞的作用;鹿茸精对小鼠有促进骨髓造血和提高外周血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的作用,对大鼠肾性贫血、血清氨基酸浓度降低有明显改善。 此外有抗衰老、强壮、增加免疫及一定的镇静、镇痛作用。
【采收加工】
  鹿茸每年可采收两茬。头茬茸包括“二杠锯茸”和“三杈锯茸”。另外还有计划地采收少量的“二杠砍茸”和“三杈砍茸”。砍茸是将鹿杀死取下连同头骨的鹿茸,价格昂贵。头茬茸为高档产品,可出口换汇。鹿茸加工在我国的传统方法为“水煮法”,近年来又研究出“微波及远红外线法”。加工产品也分为“带血茸”和“排血茸”两种。第2次采收的二茬茸和幼鹿“初角茸”均骨化程度高,加工也简单,属低档产品。
  马鹿茸比梅花鹿茸大,一般都加工成“带血茸”。
  1. 锯茸:一般从第三年开始锯取,二杠(具一分枝)茸每年采收两次,5月下旬(小满前后)开始第一次锯茸(头茬茸),锯后50~60天(立秋前后)锯第二次(二茬茸);三岔茸(具二分枝)每年采收一次,通常在7月下旬锯取。锯时将鹿用绳子拖离地面,迅速将茸锯下,伤口敷“七厘散”或“王真散”,贴上油纸,放回鹿舍。锯下之茸,须立即加工。先洗去茸毛上不洁物,并挤去一部分血液,将锯口部用线绷紧,缝成网状,另在茸根钉上小钉,缠上麻绳,然后固定于架上,置沸水中反复烫3~4次,每次15~20秒钟,使茸内血液排出,至锯口处冒白沫,嗅之有蛋黄气味为止,全部过程约需2~3小时。然后晾干。次日再烫数次,风干或烤干。烤时悬在烘架上,以70~80℃之无烟炭火为宜,烤约2~3小时后,取出晾干再烤,反复烤2~3次,至茸皮半干时,再行风干及修整。
  2. 砍茸:此法现已少用,适用于生长6~10年的老鹿或病鹿、死鹿。老鹿一般在6~7月采收,先将鹿头砍下,再将鹿茸连脑盖骨锯下,除尽残肉、筋膜。绷紧脑皮,然后将鹿茸固定于架上,如上法反复用沸水烫,烫的时间较锯茸为长,约需6~8小时。烫后掀起脑皮,将脑骨浸煮一小时,彻底挖净筋肉,再用沸水烧烫脑皮至7~8成熟。再阴干及修整。
【炮制】
  1.鹿茸 《圣惠方》:“去毛。”《本草衍义》:“茸上毛,先薄以酥涂匀,于烈焰中急灼之,若不先以酥涂,恐火焰伤茸。”《全生指迷方》:“去毛,切作片子。”《局方》:“茄子者燎去毛,劈开。”《寿世保元》:“燎去毛,截二寸长,劈两片,水洗净。”现行,取原药材,燎去茸毛刮净,以布带缠绕茸体,自锯口面小孔不断灌入热白酒,至灌满,浸润至透,稍蒸,横切薄片,压平,干燥。
  2.鹿茸粉 《雷公炮炙论》:“以慢火焙之令脆,方捣作末用之。”《本草蒙筌》:“入剂研细。”《吴鞠通医案》:“生锉末。”现行,取原药材,燎去茸毛,刮净劈成碎块,研成细粉。
  3.乳制鹿茸 《证论准绳》:“鲜润色如琥珀,作鹿角胶香者乳炙。”现行,取净鹿茸,置蒸笼内蒸透切片,再用钳子夹着茸片蘸乳汁,在无烟炉火上烤炙至汁尽呈黄色,晒干。每鹿茸片1kg,用牛乳0.5kg。
  4.酒鹿茸 《博济方》;“取上软者,用无灰酒煮十余沸以来,去其皮,焙干用之。”《圣济总录》:“酒浸,炙去毛。”《校注妇人良方》:“酒浸炒。”《朱氏集验方》:“火燎去毛,酒浸三宿,蒸熟焙干。”《医宗金鉴》:“白酒炙。”《吴鞠通医案》:“加黄酒湿透,炒黑。”现行,取鹿茸片置文火上烘热,投入白酒中淬,淬后再烘,如此反复3~4次,至白酒被吸尽显灰黄色,周边起小泡并有酥香味,酥脆,研细。每鹿茸片1kg,用白酒1kg。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附方】
  1.补虚,益真气,暧下焦,助老扶弱,久服强健 鹿茸二两(酒炙),附子半两(炮,去皮、脐),沉香半两,麝香一钱一字(别研)。上为细末,将肉苁蓉一两半,酒煮烂,研细,别入酒,熬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空心,食前。(《杨氏家藏方》)
  2.治虚弱阳事不举,面色不明,小便频数,饮食不思 好鹿茸五钱,多用一两(去皮,切片),干山药一两(为末)。上以生薄绢裹,用秒浸七日后,饮酒,日三盏为度。酒尽,将鹿茸焙干,留为补药用之。(《普济方》鹿茸酒)
  3.治湿久不治,伏足少阴,舌白身痛,足跗浮肿 鹿茸五钱,附子三钱,草果一钱,菟丝子三钱,茯苓五钱。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渣再煮一杯服。(《温病条辨》鹿附汤)
  4.治下痢危困 麝香半钱(别研,临时入),鹿茸一两(酥炙)。上鹿茸为末,方入麝香,以灯心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百一选方》香茸丸)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