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鹿角《中国药典》 【名称】 鹿角 【拼音】 Lujiao 【英文】 CORNU CERVI 【概述】 本品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 鹿角脱盘”。多于春季拾取,除去泥沙,风干。 【性味归经】 咸,温。归肝、肾经。 【应用】 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用于阳痿遗精,腰脊冷痛,阴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 【贮藏】 置干燥处。 【用法用量】 6~15g。 【炮制】 洗净,锯段,用温水浸泡,捞出,镑片,晾干;或锉成粗末。 【性状】 马鹿角 呈分枝状,通常分成4~6枝,全长50~120cm 。主枝弯曲,直径3~6cm,基部盘状,上具不规则瘤状突起,习称“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 洞。侧枝多向一面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与主干几成直角或钝角伸出,第二 枝靠近第一枝伸出,习称“坐地分枝”;第二枝与第三枝相距较远。表面灰褐色或灰黄 色,有光泽,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具长短不等的断续 纵梭,习称“苦瓜棱”。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或微带淡褐色,中部多呈灰褐 色或青灰色,具蜂窝状孔。无臭,味微咸。 梅花鹿角 通常分成3~4枝,全长30~60cm,直径2.5~5cm。侧枝多向两旁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第二枝与第一枝相距较远,主枝末端分成两小枝。表面黄棕 色或灰棕色,枝端灰白色。枝端以下具明显骨钉,纵向排成“苦瓜棱”,顶部灰白色或 灰黄色,有光泽。 鹿角脱盘 呈盔状或扁盔状,直径3~6cm(珍珠盘直径4.5~6.5cm),高1.5~4cm。 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底面平,蜂窝状,多呈黄白色或黄棕色。珍珠盘周边常有 稀疏细小的孔洞。上面略平或呈不规则的半球形。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或类白 色。 【图片】 梅花鹿 药材鹿角(马鹿角) 【录自】 《中国药典》 (责任编辑: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