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姜黄《中药全书》(2)

时间:2017-11-25 09:17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理化鉴别】 1.粉末滴加浓硫酸与醇等量混合液,产生红色。(含姜黄素的细胞都有此反应) 2.粉末少许,加醇、乙醚或氯仿数ml,混合成糊状,倾于滤纸上,待干,除去粉末,滤纸被染成黄色;加热硼酸饱和液于滤纸上则

【理化鉴别】
  1.粉末滴加浓硫酸与醇等量混合液,产生红色。(含姜黄素的细胞都有此反应)
  2.粉末少许,加醇、乙醚或氯仿数ml,混合成糊状,倾于滤纸上,待干,除去粉末,滤纸被染成黄色;加热硼酸饱和液于滤纸上则现橙红色;如再加氨液,则变成绿蓝色或蓝黑色。(姜黄素特殊反应)
  3.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的甲醇提取液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对照品为姜黄素、去二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以正丁醇-20%氨水-无水乙醇(30∶3∶1)展开,可见光下观察,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有相同的斑点。
【含量测定】
  照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7.0%(ml/g)。
【药理作用】
  1.兴奋子宫作用:姜黄煎剂及2%盐酸浸出液对小鼠和豚鼠离体子宫呈兴奋作用,对兔在体子宫也有收缩作用,维持时间可达数小时。
  2.抗生育作用:姜黄水提液和石油醚提取液对雌性大鼠有100%的抗生育作用。
  3.降胆甾醇作用:姜黄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胆甾醇血症有降低作用。姜黄提取物、姜黄挥发油及姜黄素灌胃对高脂大鼠模型均能降低血浆总胆甾醇、β-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并使主动脉中总胆甾醇、甘油三酯含量降低。
  4.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姜黄素可抑制小鼠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并可抑制心、肝、肾、脾组织的脂质过氧化。
  5.抗菌、抗真菌作用:姜黄乙醇提取液及挥发油和姜黄素可抑制八叠球菌、高夫克菌、棒状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以及许多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芽孢杆菌;乙醇提取液和挥发油对葡萄球菌显示杀菌作用,姜黄素只显抑制作用。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霉菌作用,对黑色鞠菌 的抑制作用最强。姜黄素尚有抗血小板聚集及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采收加工】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撞去须根。主根茎称“母姜”,侧根茎称白三色。”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或薄片,晒干。
【性状】
  根茎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有的具短叉状分枝或圆形分枝断痕,长2~7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少数鳞叶残基和须根痕。质坚实,断面棕黄色或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明显,并有点状维 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苦。饮片性状:为类圆形的薄片或厚片,表面棕黄色或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点状散在。周边灰黄色或 深黄色,粗糙有纵皱纹。质坚硬,气特异,味苦、辛。嚼后能染唾液为黄色。
【附方】
  1.治右肋疼痛,胀满不食 (《济生续方》推气散)
  2.治心痛 (《圣济总录》姜桂散)
  3.治蛔虫心痛,喜吐水,冲刺痛不可忍,或不能食,面黄腹满 (《普济方》姜黄散)
  4.治九气,膈气、风气、寒气、热气、忧气、喜气、惊气、怒气、山岚瘴气,积聚坚牢如杯,心腹刺痛,不能饮食,时去时来,发则欲死 (《世医得效方》神仙九气汤)
  5.治风痰攻臂疼痛 (《叶氏录验方》五痹汤)
  6.治臂背痛,非风非痰 (《赤水玄珠》姜黄散)
  7.治产后泄血不止,无禁度,及治腹痛胸膈闷 姜黄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服。(《济阴纲目》)
  8.治产后腹痛 (《普济方》姜黄散)
  9.治牙痛不可忍 (《景岳全书》姜黄散)
  10.治五般淋 (《普济方》姜黄散)
  11.治诸疮癣初生时痛痒 姜黄敷之。(《千金要方》)
【成药】
  1.如意金黄散
  2.樟姜膏
【临床研究】
  治疗高脂蛋白血症 姜黄浸膏片(每片相当于生药3.5g),每次5片,一日3次。治疗90例,结果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效率分别为95.5%和100%。(引自《现代中药临床研究》236页)
【药论】
  1.从姜黄的性味归经论功用 ①缪希雍:“姜黄,得火气多,金气少,故其味苦胜辛劣,辛香燥烈,性不应寒,宜其无毒,阳中阴也,降也,入足太阴,亦入足厥阴经。苦能泄热,辛能散结,故主心腹结积之属血分者。兼能治气,故又云下气,总其辛苦之力,破血除风 热,消痈肿,其能事也。《日华子》谓其能治癥瘕血块,又通月经及扑损瘀血。苏颂谓其祛邪辟恶,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方书用以 同肉桂、枳壳治右胁痛、臂痛有效。戴元礼云能入手臂治痛,何莫非下气破血、辛走苦泄之功欤。察其气味治疗乃介乎京三棱、郁金之 药也。”(《本草经疏》)②苏廷琬:“姜黄,味辛苦气温,入脾经以达上焦之阳为功;是其能致血化者,皆本子气之能化,不察于此, 而漫云破血,讵知姜黄不任受破之一字也。”(《药义明辨》)③赵其光:“姜黄,苦益火生气,辛温达火化气,气生化则津液行于三阴 三阳,清者注于肺,浊者注于经、溜于海,而血自行,是理气散结而兼泄血也。”(《本草求原》)
  2.论姜黄之下气、破血 ①刘若金:“姜黄,试阅方书诸证之主治,如气证、痞证、胀满、喘、噎、胃脘痛、腹胁肩背及臂痛、痹、疝,虽所投有多寡,然何莫非以气为其所治之的,未有专为治血而用兹味,如《本草》所说也。且此味亦不等于破决诸剂,此味能致血 化者,较之他血药有原委,不察于是,而漫谓其破血,讵知姜黄不任受‘破’之一字也。”(《本草述》)②黄宫绣:“陈藏器曰:此药 辛少、苦多,性气过于郁金,破血立通,下气最速,凡一切结‘气积气,癥瘕瘀血,血闭痈疽,并皆有效,以其气血兼理耳。”(《本草 求真》)
  3.论姜黄与郁金、莪术等药异同 ①陈藏器:“速味苦色青;姜黄味辛温无毒,色黄,主破血下气,温,不寒;郁金味苦寒色赤,主马热病,三物不同,所用各别。”(《本草拾遗》)②李时珍:“姜黄、郁金、莲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 脾,兼治气;速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尔。”(《纲目》)③黄宫绣:“姜黄,功用颇类郁金、三棱、蓬术、延胡索,但郁金 入心,专泻心包之血;莪术入肝,治气中之血;三棱入肝,治血中之气;延胡索则于心肝血分行气,气分行血;此则入睥,既治气中之 血,复兼血中之气耳。”(《本草求真》)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