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开窍药 >

麝香《青阳客栈》

时间:2020-01-29 05:25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麝香《青阳客栈》 【名称】 麝香 【英文】 musk 【拉丁文】 Moschus 【异名】 遗香、心结香、当门子、脐香(《雷公炮炙论》),生香(《本草经集注》),麝脐香(《纲目》),四味臭(《东医宝鉴》),元寸香(《药材学》),臭子、腊子(《中药志》
【标题】
麝香《青阳客栈》
【名称】
麝香
【英文】
  musk
【拉丁文】
  Moschus
【异名】
  遗香、心结香、当门子、脐香(《雷公炮炙论》),生香(《本草经集注》),麝脐香(《纲目》),四味臭(《东医宝鉴》),元寸香(《药材学》),臭子、腊子(《中药志》),香脐子(《中药材手册》)。原动物麝(《本经》)又名:麝父(《尔雅》)、香獐(《纲目》)、土獐(《本草述》)、拉石子、獐子、山驴子;林麝又名:麝鹿;马麝又名:香獐子;原麝又名:獐、香子、山驴子、獐鹿。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
  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
【药用】
  为鹿科动物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 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 、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 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近年来,人工麝香已研制成功并推广应用。
【应用】
  1. 用于闭证神昏。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最宜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治疗温病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小儿惊风及中风痰厥等热闭神昏,常配伍牛黄、冰片、朱砂等药,组成凉开之剂,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牛黄袍龙丸等;用治中风卒昏,中恶胸腹满痛等寒浊或痰湿阻闭气机,蒙蔽神明之寒闭神昏,常配伍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药,组成温开之剂,如苏合香丸。
  2. 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内服、外用均有良效。用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乳香、没药同用,即醒消丸,或与牛黄、乳香、没药同用;用治咽喉肿痛,可与牛黄、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
  3. 用于血瘀经闭,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本品辛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以通经散结止痛。用治经闭、癥瘕,常与红花、桃仁、川芎等活血祛瘀药配伍,如通窍活血汤;用治心腹暴痛,每与木香、桃仁等行气,活血药物配伍,如麝香汤;用治跌打损伤、骨折扭伤,可与乳香、没药、红花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药物配伍,如七厘散或八厘散。近年有以0.2%麝香注射液注入痛点,治疗腰扭伤者,每次2~4ml,每月一次,2周一疗程,疗效满意,用治痹证疼痛,顽固不愈者,可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祛风湿药同用。
  4. 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本品活血通经,有催生下胎之效。常与肉桂为散,如《张氏医通》香桂散,亦有以麝香与猪牙皂、天花粉同用,葱汁为丸,外用取效,如《河北医药集锦》堕胎丸。
  此外,近代临床报导用人工麝香片口服或用人工麝香气雾剂治疗心绞脯,均取得良好效果,由麝香、猪牙皂、白芷等制成麝香心绞痛膏,分别敷于心前区痛处及心俞穴,24小时更换一次,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麝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白殿风,均有显效,用麝香埋藏或麝香注射液治疗肝癌及食道、胃、直肠等消化道肿瘤,可改善症状、增进饮食,对小儿麻痹症的瘫痪,亦有一定疗效。
【注意】
  虚脱症禁用;本品无论内服或外用均能堕胎,故孕妇禁用。
【用法用量】
  0.03 - 0.10 g
【形态】
  1.林麝
  林麝体长约75cm,体重约10kg。毛色较深,深褐色或灰褐色,成体身上一般无显著肉桂黄或土黄点状斑纹。耳背色多为褐色或黑褐色;耳缘、耳端多为黑褐色或棕褐色,耳内白色,眼的下部有两条白色或黄白色毛带延伸至颈和胸部。四肢前面似体色较淡,后面多为黑褐色或黑色。前肢短,后肢长,弓腰似兔,后肢为蹠行性。成年雄麝有1对上犬齿外露,称为獠牙,腹下有1个能分泌麝香的腺体囊,开口于生殖孔相近的前面。雌麝无腺囊和獠牙。尾短小,掩藏于臀毛中。
  分布于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及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林麝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数量日渐减少,禁止滥捕。
  2.马麝
  马麝体形较大,体长85~90cm,体重15kg左右。全身沙黄褐色或灰褐色,后部棕褐色较强。面、颊、额青灰色,眼上淡黄,眼下黄棕色。耳背端部及周缘黄棕色,耳内周缘、耳基沙黄色或黄棕色。颈背有栗色块斑,上有土黄色或肉桂黄色毛丛形成4~6个斑点排成两行。颈下白色带纹不显,因有棕褐色和白毛混杂而形成黄白区。腹面为土黄色或棕黄色。
  分布于青藏高原、甘肃、云南、四川等地。
  马麝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数量日渐减少,禁止滥捕。
  3.原麝
  体长85cm左右,体重12kg左右。耳长直立,上部圆形,鼻端裸出无毛。雄性上犬齿发达,露出唇外,向后弯曲成獠牙。雌性上犬齿小,不露出唇外。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所以臀部比背部高。主蹄狭长,侧蹄长能及地面。尾短隐于臀毛内。雄性脐部与阴囊之间有麝腺,成囊状,即香囊,外部略隆起,香囊外及中央有二小口,前为麝香囊口,后为尿道口。通体为棕黄褐色、黑褐色等,嘴、面颊灰褐色,两颊有白毛形成的两个白道直连颔下。耳背、耳尖棕褐色或黑褐色,耳内白色。从颈下两侧各有白毛延至腋下成两条白色宽带纹,颈背,体背有土黄色或肉桂黄色斑点,排成4~6纵行。腹面毛色较淡,多为黄白色或黄棕色。四肢内侧呈浅棕灰色,外侧深棕或棕褐色。尾浅棕色。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
  原麝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濒危,禁止捕猎。
【产地】
  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地,陕西、甘肃、新疆、内蒙古、安徽等地亦产。销全国。
【品种考证】
  本品入药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别录》载:“麝生中台川谷及益州、雍州山中。春分取之,生者益良。”陶弘景曰:“麝形似獐,常食柏叶,又啖蛇……其香正在麝阴茎前皮内,别有膜裹之。”又回:“今出随郡、义阳、晋熙诸蛮中者亚之。出益州者形扁,仍以皮膜裹之……若于诸羌夷(青海、四川北部及新疆南部)中得者多真好。”《本草图经》谓:“今陕西、益、利、河东诸路山中省有之,而秦州、文州(今甘肃天水、广西巴马)诸蛮中尤多……蕲、光山中或时亦有,然其香绝小,一子才若弹丸。”《纲目》曰:“麝居山,獐居泽,以此为别。麝出西北者香结实;出东南者谓之土麝,亦可用,而力次之。”综上所述,古代所指佳品麝香,主要产于西北部,即今之青海、甘肃、山西、新疆、陕西等地。结合其形态描述及现今数种麝的分布,可知古代麝香之原动物为林麝和马麝,而不包括分布于东北的原麝。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