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白头翁《中药全书》(2)

时间:2015-11-06 21:26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2.抗阿米巴原虫作用 体外试验白头翁煎剂于1.60,白头翁皂甙于1∶500能抑制阿米巴的繁殖,而煎剂于1.40,皂甙于1∶200时则能完全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生长。每日给煎剂1g/kg或皂甙1g/kg连续6日,能明显抑制大白鼠体内
  2.抗阿米巴原虫作用 体外试验白头翁煎剂于1.60,白头翁皂甙于1∶500能抑制阿米巴的繁殖,而煎剂于1.40,皂甙于1∶200时则能完全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生长。每日给煎剂1g/kg或皂甙1g/kg连续6日,能明显抑制大白鼠体内阿米巴的生长。
  3.抗其他病原体作用 白头翁60%乙醇浸膏或水液于5%浓度5分钟即可杀死阴道滴虫。另报道白头翁粉杀滴虫的MIC为2mg/ml。此外,白头翁及其复方如白头翁汤对皮肤真菌、酵母菌、锥虫、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白头翁素有较强的杀灭真菌作用。白头翁还 对小白鼠流感病毒感染有轻度抑制作用,其水浸液可延长感染流感病毒PR8株小鼠的存活时间,减轻肺部炎症。
  4.其他作用 白头翁乙醇提取物有镇静、镇痛作用。 
【采收加工】
  种植在第3、4年的3~4月或9~10月采根,一般以早春3~5月采挖的品质较好。采挖出的根,剪去地上部分,保留根头部白色茸毛,洗去泥土,晒干。 
【性状】
  根长圆柱形或圆锥形,稍弯曲,有时扭曲而稍扁,中部或下部有时分出2~3支根。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较粗糙,有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部开裂或脱落而露出黄色木部,可见纵向突起的网纹,且常有朽蚀而成的凹洞;根头部稍膨大,有时分叉,顶端残留数层鞘状 叶柄及幼叶,密生白色长绒毛。质硬脆,折断面稍平坦,黄白色,皮部与木部间多有裂隙。气微,味微苦涩。 
【食疗】
  1.白头翁薏苡粥
  2.白头翁粥 
【附方】
  1.治热痢下重 (《金匮要略》白头翁汤)
  2.治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内冷痛 (《圣济总录》白头翁丸)
  3.治冷劳泄痢,产后带下 白头翁(去芦头)半两,艾叶(微炒)二两。为末,以醋一升,入药一半先熬成煎,复方余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米饮送下;(《圣济总录》)
  4.治温疟发作,昏迷如死 用白头翁一两,柴胡、半夏、黄芩、槟榔各二钱,甘草七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5.治外痔 用白头翁草(一名野丈人),以根捣红贴之,逐血止痛。(《卫生易简方》)
  6.治男子疝气,或偏坠 用白头翁、荔枝核各二两。俱酒浸,炒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7.治阴癫 白头翁根生者,不限多少,捣之。随伤肿处以敷之一宿,当作疮,二十日愈。(《外台》)
  8.治不问男妇,遍身疙瘩成块如核,不红不痛,皂痰流注而成结核 (《寿仕保元》醉翁仙方)
  9.治小儿秃 取白头翁根捣敷一宿,或作疮,二十日愈。(《肘后方》)
  10.治气喘 白头翁二钱。水煎服。(《文堂集验方》) 
【成药】
  1.白蒲黄片
  2.白头翁片
  3.治痢合剂
  4.二白苦艾合剂 
【临床研究】
  1.治疗消化性溃疡 将白头翁、生黄芪、蜂蜜按6:3:8的比例制成“胃痛灵”糖浆。制备时先将白头翁、生黄芪用清水漂洗,并浸泡一昼夜,然后用文火浓煎2次去滓,取上清液,另将蜂蜜煮沸去浮沫,加入药液中浓缩成糖浆。每服20m1,日服3次,饭前用热开水冲 服。共治疗消化性溃疡147例,其中胃溃疡56例,结果痊愈18例,好转31例,无效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8例,痊愈31例,好转44例,无 效 3例;复合性溃疡13例,痊愈2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8%。中医分型观察,本品对胃阴不足型疗效最佳,虚寒型、气 虚型次之,对肝郁型疗效较差,对血瘀型、痰浊型无效[1)。
  2.治疗阿米巴痢疾 50%白头翁煎剂,每日服5-10ml,一日3次。治疗26例,结果全部治愈。白头翁15-30g,水煎分3次服。7日为一疗程。病情重者另用白头翁30-50g煎成100ml药液保留灌肠,每日一次。治疗23例,结果全部病例7日获愈。
  3.治疗瘰疬 白头翁30g,水煎,每日分4次服。治疗30例,效果良好。
  4.治疗崩漏 白头翁60g,地榆碳60g。水煎15分钟,过滤,去渣,加入红塘,文火煎3-5分钟,每日1剂,分2次服。治疗18例,结果均有效。
  5.治疗牙痛 白头翁全草制成冲剂(每剂20g),成人每次1-2剂,每日1-3次,口服。治疗25例,效果良好。(2-5引自《现代中药临床研究》,79) 
【参考文献】
  [1)尤仲伟,《胃痛灵糖浆”治疗消化性溃疡147例的疗效分析》,江苏中医杂志,1982,(3);18 
【药论】
  1.论白头翁药性 ①张山雷:“白头翁之气味,《本经》以为苦温,吴绶改作苦辛寒,石顽改作微寒。详《本经》主温疟狂易等证,仲景以治热痢下重,决非温性,改者是也。温疟狂易,皆属热病,惟苦能泄降,寒能胜热,是以主之。寒热癥瘕,积聚瘿气,有由于血热 瘀滞者,苦辛泄散,而入血分,则癥瘕积聚瘿气可消,故并能逐血止痛,疗金疮也。鼻衄,又血热上涌之证,苦能泄降,而寒以胜热, 证治皆合。《本经》之温字,必传写之误矣。”(《本草正义》)②王剑宾:“诸家以其能治热痢而谓其苦寒,余据《本经》苦温之说, 用治寒痢,亦颇有效。可知白头翁之治痢,其效在燥而不在温或寒。凡利由肠必挟湿而失其收缩之力,故不问寒热,凡湿重皆当用燥湿 收缩之药。白头翁以燥肠湿见长,故为治痢之要药,寒者可与温药同用,热者可与清药同用。凡温性药之可以两用者不乏其例,明乎此 则可以免寒温之惑矣。”(《国药诠证》)
  2.论白头翁治痢机制 李东垣:“张仲景治热痢下重,用白头翁汤主之,盖肾欲坠,急食苦以坚之。痢则下焦虚,故以纯苦之剂坚之。男子阴疝偏坠,小儿头秃,膻腥鼻衄,无此不效,毒痢有此获功。”(引自《纲目》) 
【附注】
  (1)白头翁全草捣烂时有强烈催泪刺激性气味(原白头翁素),可作为皮肤发泡药及农药等。
  (2)各地商品“白头翁”来源比较复杂,有的分属于不同的科属;也有是同属植物,如东北区尚以兴安白头翁P.dahurica(Fisch.)Spreng., 朝鲜白头翁P.cernua(Thunb.)Bercht.et Opiz.及细叶白头翁P.turczaninovii Krylov et Serg.的根;内蒙古、青海等地除用细叶白头翁 外,还以蒙古白头翁P.ambigua Turcz.ex Pritz.的根入药。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