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天竹黄

时间:2017-12-28 12:10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天竹黄 【英文】 Tabasheer 【拉丁文】 Concretio Silicea Bambusae 【异名】 竹黄(《蜀本草》),天竺黄、竹膏(《开宝本草》),天竹黄(《本草衍义》),竹糖(《增订伪药条辨》)。 【性味归经】 味甘,性寒。归心、肝、胆经。 【功效】 清热化
【标题】
天竹黄
【英文】
  Tabasheer
【拉丁文】
  Concretio Silicea Bambusae
【异名】
  竹黄(《蜀本草》),天竺黄、竹膏(《开宝本草》),天竹黄(《本草衍义》),竹糖(《增订伪药条辨》)。
【性味归经】
  味甘,性寒。归心、肝、胆经。
【功效】
  清热化痰,凉心定惊。
【药用】
  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 Bambusa textilis McClure、薄竹 Leptocanna chinensis (Rendle)Chia et H. L. Fung [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 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
【应用】
  用于痰热惊痫等证。天竹黄性寒,既清心、肝之热,又能豁痰利窍,为清热化痰、凉心定惊之良药。味甘力缓,儿科用之尤宜。治小儿痰热急惊抽搐,常配胆南星、朱砂、青黛等药,以清热化痰,熄风定惊,方如《小儿药证直诀》抱龙丸、利惊丸等。治痰热癫痫,常配郁金、白矾、僵蚕等药,共奏清热化痰、定痫止痉之功。治中风痰热上壅,喉中声如曳锯者,可配石菖蒲、胆南星、牛黄等药,共奏清心豁痰、开窍醒神之效。取其清心凉肝之功,又可治热病神昏谵语,常配犀角(水牛角代)、生地黄、金银花等药,以清心凉血解毒。
  用于痰热咳喘。用天竺黄以清热化痰,常配全瓜蒌、贝母、桑白皮等药,以加强清肺热化痰之效。
【注意】
  无湿热痰火者慎服,脾虚胃寒便溏者禁服。
【用法用量】
  3.00 - 9.00 g
【形态】
  1.青皮竹
  竿高8~10m,直径3~5cm,尾梢弯垂,下部挺直;节间长40~70cm,绿色,幼时被白蜡粉,并贴生淡棕色刺毛,后变无毛;分枝常自竿中下部第7~11节开始,以数枝或多枝簇生,中央1枝略较粗长。箨鞘早落;箨耳较小,不相等,大耳狭长圆形至披针形;箨舌边缘齿裂;箨片直立,易脱落。叶鞘无毛,背部具脊,纵肋隆起;叶耳通常呈镰刀形,边缘具弯曲而呈放射状的繸毛;叶舌边缘啮蚀状,叶片线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一般长9~17cm,宽1~2cm,先端渐尖具钻状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或楔形。假小穗单生或簇生于花枝各节,鲜时暗紫色,干时古铜色;小穗含小花5~8朵,顶端小花不孕;颖仅1片,具21脉;外稃椭圆形,具25脉;内稃披针形,具2脊,脊间10脉,鳞被不相等,边缘被长纤毛;花丝细长,花药黄色,子房基部具柄,花柱被短硬毛。柱头3,羽毛状。
  常栽培于低海拔地的河边、村落附近。分布于广东、广西、双华东、华中、西南各地广为栽培。
  2.薄竹
  竿高5~8m;直径2~3cm。节间长30~45cm,上半部于幼嫩时被白色柔毛,老时毛落。分枝常于竿基部第3节上开始,近水平开展。竿箨幼时紫红色,老时变枯黄色,其长度常为其节间的一半;箨鞘近呈梯形;箨耳呈极狭的线形;箨舌近全缘;箨片窄三角形,先端长渐尖,边缘在近先端部分内卷。叶鞘无毛,先端带紫红色;叶耳和鞘口繸毛具芒;叶舌近截形。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5~26cm,宽3~4.5cm,次脉7~9对,小横脉明显,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叶柄紫红色;无毛,长约5mm。花枝长35~40cm,节间长3~6cm;次级分枝长5~10cm,基部托以鞘状苞片,基部抱茎。假小穗先端渐尖;苞片卵状披针形,长7~11cm。小穗先端渐尖;颖2片,呈卵状披针形;不孕外稃卵状披针形,具15脉,背部中脊隆起;内桴具6脉,顶具1束短毛,鳞被3,脉纹不明显;花药基部具不等长的2裂;子房近棒状,花柱狭长,柱头羽毛状。
  常生于海拔1500~2500m的山地常绿阔叶灌木林中。产云南等地。
【产地】
  主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销全国各地。
【品种考证】
  本品始载于《蜀本草》,原名竹黄。韩保昇曰:“《图经》云:竹节间黄白者,味甘,名竹黄。”《日华子》谓:“此是南海边竹内尘沙结成者耳。”《开宝本草》云:“按《临海志》云:生天竺国,今诸竹内往往得之。”《纲目》指出:“按吴僧赞宁云:竹黄生南海镛竹中。此竹极大,又名天竹。其内有黄,可以疗疾。”上述本草所云天竹黄的来源与今相同。
【化学成分】
  含氢氧化钾1.1%,硅质9%等。含二氧化硅约90%,另含微量胆碱、甜菜碱、氰甙、核酸酶、尿素酶、解朊酶、糖化酶、乳化酶以及氧化酶以及氧化铅0.9%,氢氧化钾1.1%,氧化铁0.9%,氧化钙等。据薄层、纸层分析,青皮竹的伤流液和其所产生的竹黄都含有类似的多种氨基酸和有机酸,并都含有1-2种生物碱。
【采收加工】
  冬季采收,砍取竹秆,剖取竹黄,晾干。本品由于自然产出者较少,大多采取火烧竹林的方法,使竹暴热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另,用在青皮竹上人工打洞的方法,也能形成竹黄。
【附方】
  1.治伤风温疫,身热昏睡气粗,风热痰塞壅嗽,惊风潮搐,及蛊毒、中暑 天竺黄一两,雄黄(水飞)一钱,辰砂、麝香(各别研)各半两,天南星四两(腊月酿牛胆中,阴干百日,如无,只将生者去皮脐,锉,炒干用)。上为细末,煮甘草水和丸,皂子大,温水化下服之。百日小儿,每丸分作三四服。五岁一二丸,大人三五丸。伏暑用盐少许,嚼一二丸,新水送下;腊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药尤佳。(《小儿药证直诀》抱龙丸)
  2.治小儿急惊风瘹 青黛、轻粉各一钱,牵牛末五铁,天竺黄二钱。上为末,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二十丸,薄荷汤下。(《小儿药证直诀》利惊丸)
  3.治诸般疯狂癫痫,痰迷心窍等症 川郁金一两.天竺黄一两,雄黄五钱,白矾三钱。上为细末,用不落水猪心血,捣匀为丸,如桂圆肉大。每日以石菖蒲五分煎汤调送一丸。药用朱砂为衣。(《春脚集》抱胆丸)
  4.治小儿天吊多涎,搐搦,发歇不定 天竺黄、朱砂(各细研)、干蝎(微炒)、自附子(炮制)各一分。上为末,同研匀,以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淡竹沥研下二丸。量儿大小。临时加减。(《普济方》)
  5.治天行时疫,不及周时之症 天竹黄二两,人中黄二两,僵蚕一两,全蝎(去钩)一两,防风二两,荆芥一两,当门麝香一钱。以上各研细末,水发为丸,椒核大。男妇每服二十粒,十岁以外十二粒,孩子六粒。姜汤送下,孕妇忌服。(《春脚集》急救时疫良方)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