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白芥子《青阳客栈》

时间:2017-12-03 14:40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白芥子《青阳客栈》 【名称】 白芥子 【英文】 White Mustard Seed 【拉丁文】 Semen Sinapis Albae 【异名】 辣菜子(《中药志》)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胃经。 【功效】 化痰逐饮,散结消肿。 【药用】 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 Brassica al
【标题】
白芥子《青阳客栈》
【名称】
白芥子
【英文】
  White Mustard Seed
【拉丁文】
  Semen Sinapis Albae
【异名】
  辣菜子(《中药志》)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胃经。
【功效】
  化痰逐饮,散结消肿。
【药用】
  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 Brassica alba L. 的种子。
【应用】
  用于寒湿痰饮停滞肺胃胸胁诸证。寒痰壅肺,咳喘痰多清稀,常以白芥子与苏子、莱菔子同用以降气化痰,如《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若痰饮停聚胸膈,胸满胁痛,咳逆喘促,可与甘遂、大戟配用,以豁痰逐饮,如《三因方》控涎丹;若咳引胁痛,气短不能平卧者,也可配伍椒目、葶苈子、茯苓等。痰热结胸,见心下痞满胀痛,咳痰黄稠,口干舌红等,可与枳实、瓜蒌、黄芩等同用,以清肺化痰,利气宽胸。以白芥子制剂外贴穴位,冬病夏治,对喘息型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疗效。
  用于痰滞经络所致肩臂肢体关节疼痛。白芥子善于温通经络,疏散凝聚之痰,常配肉桂、没药、木香等,有消肿散结之效,如《妇人良方》白芥子散。治痰湿流注所致的阴疽肿毒,可与鹿角胶、肉桂、麻黄等同用,以加强温通作用,如《外科全生集》阳和汤。藉其通络消肿之功,也可用于跌打伤肿,可与红花、鸡血藤等同用,以加强化瘀消肿之力。
  此外,白芥子尚可治疗胃寒之翻胃吐食或呕吐清涎,有温中散寒作用。
【注意】
  肺虚久咳,阴虚火旺者禁服。白芥子油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充血、灼痛,甚至发泡,皮肤过敏或溃破者忌外用。内服过量可催吐,引起胃肠炎。
【用法用量】
  3.00 - 10.00 g
【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粗壮草本,高40~120cm。茎直立,具纵棱,上部多分枝,被散生白色硬毛。叶互生,质薄,具柄;茎基部叶片大头羽状裂或近全裂,宽椭圆形或卵圆形,长6~15cm,宽2~3cm,顶裂片大,有侧裂片1~3对,边缘具疏齿;茎生叶较小,具短柄,向上裂片数渐少。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片4,绿色,直立,披针形或长圆形,基部具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8.5~9.5mm,短雄蕊长6~6.5mm;雌蕊1,子房长柱形,长9~10mm,密被白色长刺毛。长角果圆柱形长2~2.5cm,密被白色硬刺毛,果瓣在种子间缢缩成念珠状,角果先端具扁平剑形的喙。种子近球形,淡黄色。花期4~6月,果期5~7月。
  原产于欧洲。我国辽宁、山西、新疆、山东、安徽、四川、云南多有栽培。
【产地】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山西、山东、安徽、新疆、河南、四川、河北、陕西、云南等地。以安徽、河南产量为大。销华北、东北地区。
【品种考证】
  白芥,始见于《新修本草》“芥”条内,云:“此芥有三种……又有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从戎中来。”《蜀本草》中也载有:“一种叶大,子白且粗,名曰胡芥,噉之及药用最佳。”至宋代《开宝本草》始将白芥独立成条。《纲目》云:“以八九月下种,冬生可食。至春深茎高二三尺,其叶花而有丫,如花芥叶,青白色……三月开黄花,香郁。结角如芥角,其子大如粱米,黄白色。”考诸家之说,即今白芥。
【化学成分】
  白芥子含白芥子甙(Sinalbin)、芥子碱(Sina- pine)、芥子酶(Myrosin)、脂肪、蛋白质及粘液质。白芥子 甙经芥子酶水解,产生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p一Hydroxy-benzyl isothiocynate)(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碱(Sina-pine bisulfate)及葡萄糖。酸性硫酸芥子碱经碱性水解可 生成芥子酸和胆碱。 尚含4-羟基苯甲酰胆碱(4- hydroxybenzoyl-choline)及4-羟基苯甲胺(4-hydroxybenzylamine)。白芥子甙以芥子酶水解,生成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 (p-hydroxybenzyl isothiocyanate)、重硫酸芥子碱(sinapine bisulphate)及葡萄糖;芥子碱在碱性深液中进一步分解为芥子酸 (sinapic acid)和胆碱。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在碱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分解为对羟其苄醇(p-hydroxybenzylalcohol) 和硫代氰酸根。
【采收加工】
  春播于7~8月采收,秋播于5月中、下旬采收,待果实大部分出现黄色时割下全株,后熟数日,选晴天晒干,脱出子粒,簸除杂质即可入药。
【炮制】
  1.白芥子 《外台》:“去土石。”“捣碎。”《丹溪心法》:“去壳。”《炮制大法》:“去梗取穗。”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2.炒白芥子 《圣惠方》:“微炒。”《本草图经》:“炒熟,勿令焦,细研……”《本草汇》:“微焙。”现行,取净白芥子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或棕黄色,有爆裂声,香辣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炒后药性缓和,擅长于温肺豁痰利气。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附方】
  1.治老人痰气喘咳,胸满懒食 白芥子、紫苏子、萝卜子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首,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2.治痰涎伏在心鬲上下,忽患胸背、手脚、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或令人头痛不可举,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如锯声,多流唾涎,手脚重,腿冷痹,气脉不通等; 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上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晒干,食后,临卧,淡姜汤或热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痰猛气实,加数丸不妨,其效如神。(《三因方》控涎丹)
  3.治胸胁痰饮 白芥子五钱,白术一两。为末,枣肉和捣为丸,梧子大,每清晨白汤下百丸。(《本草汇言》引《摘玄方》)
  4.治臂痛牵引背胛,或辍或作,由荣卫循行失度,痰滞经络,或似瘫痪 白芥子、木鳖子各三两(麸炒),没药(另研)、桂心、木香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妇人良方》白芥子散)
  5.治风湿涎痰,结成痞块 外用白芥子为末,醋调敷患上。内用白芥子为末,神曲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钱,清晨参枣汤下。(《方脉正宗》)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