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新形势下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战略构想

中国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经过20年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年)》中,提出了全面实施中医药标准化战略,初步建立与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标准体系的目标。几年来,中医药标准的发布量快速增长,引用频次增加,研究工作活跃,论文数量逐年递增,相对独立、完整的中医药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在基础、技术和管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对我们还是一个陌生领域,相对于国内其他标准化建设而言情况更复杂、矛盾更多,难度更大,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形势,关注国际标准化战略动向,熟悉游戏规则,研究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的战略规划,以期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预定目标。
  ISO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的建立,标志着中医药国际标准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错综复杂,我们任务仍很艰巨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缩写(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机构,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总部设在日内瓦。ISO是非政府性国际组织,不属于联合国,但它是联合国甲级咨询机构。其组织机构主要有全体大会、理事会、技术管理局、技术委员会和中央秘书处。
  ISO的技术工作是通过技术委员会(TC)来进行的。TC是某一领域制定标准所必须具备的组织基础,没有TC作为组织平台,该领域的标准制定就无法实施。成立一个技术委员会,需要ISO理事会批准,其工作范围则由ISO技术管理局(TMB)代表理事会予以规定。
  为了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的进程,让中医药在国际最高级别的标准化体系占领一席之地,需要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搭建工作平台,即在ISO中建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
  2009年3月,中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建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TCM/TC)的提案。经过3个月的投票期,参与投票的ISO成员国有24个,其中赞成票12个、反对票4个、弃权票7个、未投票但反馈意见票1个。同年6月,在日内瓦召开的ISO技术管理局(ISO/TMB)会议上,提出了四条意见:一是赞成票与反对票之比为12:4,赞成票超过了三分之二,中国提案已通过了投票程序;二是由于日、韩等四个国家投了反对票,特别是日、韩意见比较激烈,一些欧美国家投了弃权票,建议由中国牵头开一次协调会;三是这次协调会可以不请WHO参加;四是鉴于要准备建立中医药的技术委员会,韩国提出的建立针灸器具技术委员会的提案,可以合并到中医药技术委员会提案(TCM/TC)内。
  2009年8月24日,中方在北京组织了中、日、韩、澳大利亚及ISO/TC215代表参加的协调会。在会上,围绕新技术委员会的名称、工作范围及与其他技术委员会的职能交叉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韩、日出于本国利益,提出了以“东亚医学(TOM)”和“传统医学(TM)”代替“TCM”,并以缩小职能、借口职能交叉等问题,阻止TCM/TC的成立。

  2009年9月14日,ISO技术管理局(TMB)在南非开普敦召开工作会议,TMB主席(丹麦人)及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南非、西班牙、英国、美国、印度等12个TMB成员国参加。会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和组织下,做了充分细致的准备,并派出代表团现场开展工作,取得了预期的结果。会议形成四条决议:一是同意成立新的TC,编号为ISO/TC249;二是新的TC暂定名称为TCM;三是秘书处设在中国;四是新TC的主席可由亚洲国家产生。
  根据ISO的要求,TMB会后1~6个月内,需要尽快召开第一次新TC工作会议。会前中方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组建了秘书处,明确了国内技术对口单位,推荐并获得TMB批准,由澳大利亚TGA(治疗商品管理局)原局长David Graham担任主席。
  2010年6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了ISO/TC249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美、德、加、澳、日、韩等14个P(Participator)成员、新加坡和奥地利两个O(Observer)成员,一些国际组织如WHO、ISO/TC215、世界中联、世界针联也派出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技术委员会的名称和工作范围等事项,并决定与WHO、ISO/TC215、世界中联、世界针联建立A级联络关系。
  2011年5月2日至4日,ISO/TC249第二次会议在荷兰海牙召开,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芬兰、德国、日本、荷兰、挪威、韩国、南非、西班牙、泰国、美国等14个P成员国参加了会议。WHO、ISO/TC215、世界中联、世界针联作为A级联络组织列席了会议。ISO中央秘书处Timothy出席会议,欧洲中医药联合会、欧洲中医药组织派员旁听会议。本次会议根据第一次会议决议,主要围绕着工作计划(BP)、主席顾问组(CAG)、新工作项目提案(NWIP)、建立工作组(WG)等议题进行讨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会议对BP达成共识,组建了CAG,对各成员国提交的8个NWIP进行了讨论,成立了中药材、中药产品、针灸针、中医设备标准框架、中医药信息(含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中医临床术语分类标准与代码、中药饮片代码)等5个工作组,并确定中国为中药材、针灸针召集人和中医药信息两个联合召集人之一。会议同时决定欧洲中医药联合会为B类联络组织,明年的第三次会议在韩国召开。
  ISO/TC249成立近两年来,尽管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但总体来说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ISO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的建立,为中医药进入WTO认可的国际标准化体系铺平了道路。这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医药学,进一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由于中医药学的广泛国际传播,建立统一的国际标准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需求。在国际贸易游戏规则中,通过WTO认可的ISO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为中医药给世界人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健康服务产品保驾护航,必将大大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
  应当指出的是,ISO/TC249建立后,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仍然错综复杂,任务更加艰巨。首先,以中医学为基础,结合本民族传统,加以应用的一些东亚国家,对TCM的名称、ISO/TC249的建立一直持消极态度,他们希望以“东亚医学”和“东方医学”的名称,借中医学的科学内涵,提高本国的学术地位,增加本国的竞争力。其次,由于各国文化背景不同,制度各异,中医药发展的不平衡,对中医药国际标准的需求和理解也有很大差异,反映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争议很大。其三,由于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历史较短,我们的工作基础、实践经验、国际规则、人才储备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