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战略构想(4)
时间:2015-09-02 11:11 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次
1946年10月14~26日,美、英、法、日、苏等25个国家的64名代表聚会伦敦,正式表决通过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69年9月,ISO理事会发布第1969/59号决议,决定把每年的10月14日定为世界标准日。国际标准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国际性贸易组织,其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要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无论是ISO还是WTO,这些国际组织的主导权都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 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放在中国,使我们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中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发言权,可以以我们为主导制定一些标准。但总体来看,还在ISO游戏规则框架之内,我们属于“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前二十年集中于内部思想解放、体制改革,后十几年以加入WTO为标志,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并迅速崛起。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的日益增强和自信,中国不会永远接受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中国将会利用改革开放后新得到的实力,努力改变国际体系,崛起的中国将会改变国际游戏规则。我们未来的目标,应当实施主导性战略。 实行两步走战略 2007年初,笔者曾在《世界中医药》杂志和《中国中医药报》上撰文,根据当时的形势和条件,在参与者战略的总体框架下,提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即近期战略和中长期战略。 作为近期战略,一是要选择恰当的人选,推荐进入相关国际组织;二是要用好在标准批准阶段和关键环节上的国家投票权;三是支持中医药国际学术组织尽快制定国际组织标准。作为中长期战略,首先要与ISO驻中国办事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合作,申请在ISO建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并争取承担秘书处任务,为中医药标准直接进入ISO标准体系奠定组织基础。其二,要加强与WHO合作,争取WHO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工作给予更多关注。第三,扶持以我国为主导的中医药国际组织制定国际标准,并与ISO建立工作关系。 之所以把上述三项任务作为实现中长期战略的目标,主要基于时间上的考虑。根据当时形势判断,实现上述目标,可能需要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 4年后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ISO/TC249已经建立,我国承担了秘书处的工作,已经制定了工作计划,审查了新项目工作提案,成立了工作组。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WHO已决定将传统医学症名、病名纳入新版国际疾病分类代码中,ICD-11传统医学部分正在研究制定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中联)已经制定并发布8项国际组织标准,并已成为ISO/TC249的A级联络组织。在参与者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四年前提出的两步走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目标实现的时间点要比预期快得多,这与我们国家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ISO入常和国内各有关方面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新形势下标准化战略的要点 从中医药国际发展阶段角度看,ISO/TC249的建立并由我国承担秘书处的工作,是参与者战略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在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一是由于我们承担秘书处的工作,在ISO/TC249工作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和主动权,可以参与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框架设计、计划的制订,具体标准起草、协调与确定,有利于从宏观层面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二是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的所有渠道已畅通,我们可以整合各种资源,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总体布局,有组织、有计划地构建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这些特征也是构成新形势的主要依据。在这一阶段,我国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的推进战略可以归纳为统筹规划、多点推进。 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年)》中明确指出,积极主动参与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活动,推进我国中医药标准化成果向国际标准转化。逐步将以往自发、分散、被动参与,转变到有目的、集中、全面深入的参与。提出国际标准草案,加强政府间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参与中医药国际标准的推广。建立信息渠道、激励机制,成立研究机构,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初步建立了统筹规划,多点推进的总体框架。现在需要的是进一步丰富、完善并采取切实措施,将规划落到实处。 二是建设好ISO/TC249秘书处,可以在统筹规划、多点推进战略中,发挥协调功能。秘书处是ISO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工作联络、起草TC草案、准备会议、形成文件、提交报告、记录TC成员身份等。很多工业发达国家都把承担TC/SC技术秘书处,作为争夺国际标准制定主导权的重要手段。ISO/TC249秘书处放在中国,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利用各种资源,创造相应条件,大力支持秘书处的工作。战略上充分发挥秘书处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协调作用。 三是在ISO/TC249内部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发展新成员,特别要重视把那些中医药发展基础好的国家,吸纳为P成员,这是实施统筹规划、多点推进战略的组织保障。按ISO导则规定,TC(SC)成员分为P成员和O成员。积极参加TC(SC)中的工作,承担TC(SC)内的所有要求,对国际标准征求意见草案或最终的正式草案进行正式的投票义务,并尽可能参加会议的成员是P成员。以观察员身份开展工作,收到委员会文件并有权提出意见以及可以参加会议的成员是O成员。ISO所有国家团体都有权参加TC(SC)的工作,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开始、结束或改变其在TC(SC)中的成员身份,只要通知ISO中央秘书处和TC秘书处即可。 截至2011年3月,ISO/TC249已经有P成员21个国家、O成员11个国家。这与中医药传播到160多个国家相比,数量显然不多。特别是中医药发展基础比较好的东南亚地区,除泰国是P成员、新加坡是O成员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参加。吸纳更多的中医药发展基础好的国家为P成员,不仅可以使标准发挥更大的效益,推动中医药健康发展,而且在标准制定中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要利用多种渠道与TC249各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在ISO/TC249建立过程中,韩、日一直抱消极的态度,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家利益、文化差异、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也有一些是误解。通过积极沟通交流,坦诚地交换意见,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隔阂,化消极为积极。 四是中医药国际学术组织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是多点推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国际学术组织的作用,纳入总体规划,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在ISO/TC249建立过程中,世界中联、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等国际学术组织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在战略研究、方案制订、国际联络、实际工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ISO/TC249第一次会议上又被确定为建立A级联络关系的组织。 (责任编辑: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