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益智仁《青阳客栈》(2)

时间:2020-02-10 05:18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炒益智仁、盐益智仁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附方】 1.治伤寒阴盛,心腹痞满,呕吐泄利,手足厥冷,及一切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绞痛 川乌(炮,去皮、脐)四两,益智(去皮)二两,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炒益智仁、盐益智仁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附方】
  1.治伤寒阴盛,心腹痞满,呕吐泄利,手足厥冷,及一切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绞痛 川乌(炮,去皮、脐)四两,益智(去皮)二两,干姜(炮)半两,青皮(去白)三两。上件为散。每服三钱,水二盏,入盐一捻,生姜五片,枣二个(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前。(《局方》益智散)
  2.治腹胀忽泻,日夜不止,诸药不效,此气脱也 益智子仁二两。浓煎饮之。(《世医得效方》)
  3.治梦泄 益智仁二两(用盐二两炒,去盐),乌药二两。上为末。用山药一两为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临卧盐汤下,以朱砂为衣。(《世医得效方》三仙丸)
  4.治脬气虚寒,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小儿尤效 乌药、益智仁等分。上为末,酒煮山药末为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盐酒或米饮下。(《妇人良方》缩泉丸,即《魏氏家藏方》固真丸)
  5.治妊娠遗尿不禁 益智仁、白薇、白芍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加盐三分,滚白汤调下。(《丹台玉案》)
  6.治小儿遗尿,亦治白浊 益智仁、白茯苓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空心米汤调下。(《补要袖珍小儿方论》益智仁散)
  7.治小便赤浊 益智仁、茯神各二两,远志、甘草(水煮)各半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姜汤下五十丸。(《纲目》)
  8.治妇人崩中 益智子,炒研细,米饮入盐服一钱。(《经效产宝》)
  9.治胎漏下血 益智仁半两、缩砂仁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白汤下,日二服。(胡氏《济阴方》)
  10.治疝痛,连小腹挛搐,叫呼不已 益智仁、干姜(炮)、甘草(炙)、茴香(炒)各三钱,乌头(炮,去皮)、生姜各半两,青皮(去白)二钱。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二盏,入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济生方》益智仁散)
【参考文献】
  《本草拾遗》:止呕哕。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主遗精虚漏,小便馀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安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入盐同煎服,有奇验。
  《药类法象》:气热,味大辛。
  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气,治多唾。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不可多服。
  《汤液本草》:气热,味大辛。辛温,无毒。
  主君、相二火,手、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本是脾经药。
  《象》云: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气,治多唾,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勿多服。
  《本草》云:主遗精虚漏,小便遗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安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之,入盐同煎服,有神效。
  《液》云:主君相二火,手、足太阴,足少阴,本是脾药。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四君子汤则入脾,在大凤髓丹则入肾。脾、肺、肾,互有子母相关。
  《本草发挥》:洁古云:气热味辛,治脾胃中寒邪,和中益气,治人多唾。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不可多服。
  《本草纲目》:益智大辛,行阳退阴之药也,三焦、命门气弱者宜之。《直指方》云:心者脾之母,进食不止于和脾,火能生土,当使心药入脾胃药中,庶几相得。故古人进食药中,多用益智,上中益火也。洪迈《夷坚志》:秀川进士陆迎,忽得吐血不止,气蹶惊颤,狂躁直视,至深夜欲投户而出。如是两夕,遍用方药弗廖。夜梦观音授一方,命但服一料,永除病根。梦觉记之,如方治药,其病果愈。其方用益智仁一两,生朱砂二钱,青橘皮五钱,麝香一钱,碾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灯心汤下。
  冷气腹痛,及心气不足,梦泄赤浊,热伤心系,吐血血崩诸证。
  《本草经疏》:益智子仁,得火土金之气,故其味辛,其气温,其性无毒。入足太阴,足少阴经。惟辛故所以散结,惟温故所以通行,其气芳香,故主入脾。其禀火土与金,故燥而收敛,以其敛摄,故治遗精虚漏,及小便余沥。此皆肾气不固之证也。肾主纳气,虚则不能纳矣。又主五液,涎乃脾之所统,虚则气虚,二脏失职,是肾不能纳,脾不能摄,故主气逆上浮,涎秽下行。宜东垣用以治客寒犯胃,和中益气,及人多唾。王好古谓益智本脾家药,主君相二火。故用以益脾胃,理元气,补肾虚滑沥。刘河间又谓益智辛热,能开发郁结,使气宣通。皆以其香可入脾开郁,辛能散结,复能润下,于开通结滞之中,复有收敛之义故也。
  简误:益智乃脾肾二经之药,其用专在脾,所以亦能入肾者,辛以润之之故也。然其气芳香,性本温热,证属燥热,病人有火者,皆当忌之。故凡呕吐由于热,而不因于寒;气逆由于怒,而不由于虚;小便余沥由于水涸精亏内热,而不由于肾气虚寒;泄泻由于温火暴注,而不由于气虚肠滑,法并忌之。
  《本草蒙筌》:味辛,气温。无毒。主君相二火,入脾肺肾经。在四君子则入脾,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凤髓膏则入肾。二经而互用者,盖有子母相关意焉。和中气及脾胃寒邪,禁遗精并小便遗溺。止呕哕而摄涎唾,调诸气以安三焦。更治夜多小便,入盐煎服立效。
  《本草乘雅》:五藏有七神,脾土舍其两,曰意与智。意者,脾土之体;智者,脾土之用。益智子,益脾智之土用,因名益智耳。顾茎发中央,缀子十粒,具土体之位育,土用之成数,昭然可徵矣。尚书土爰稼穑。缘土以生物为用,而爰生稼穑。最得土气之真,即拈以徵土体之脂瘠淳暴,寒暖优劣之为性也。是知益智,既益土用之智,应与上中晚禾,互为丰凶者以此。其为乐以治水,亦有故焉。盖水体润湿,水用动流,所赖挟持,不致逍滥者,维土体用,用作提防,提防疏泄,则为漏为沥,为遗为滑,甚则为崩为溃,为泛为滥矣。味辛气温,功齐火热者,脾以阳为用也。于是上中下焦,亦得藉之以验丰凶。
  《药性解》:益智,味辛,性温,无毒,入脾、胃;肾三经。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和中止呕。
  按:益智辛温,善逐脾胃之寒邪,而土得所胜,则肾水无凌克之虞矣,遗精诸证,吾知免矣。
  《药鉴》:气热,味大辛。主君相二火,手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本是脾经药也,故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气。又治多唾,当于补药中兼用之,不可多服。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四君子汤则入脾,在凤髓丹则入肾,盖脾肺肾互有子母相关之义也。惟其温也,能治虚漏,遗精遗沥。益气安神,又安三焦。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之,入盐煎汤,服有神效。兼以女贞实、川萆更妙,乃补不足之剂也。惟其辛也,能调诸气。能散诸郁,能止诸疼。群乌药、木香甚捷,又为辛散之剂也。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