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川贝母《中药全书》

时间:2017-12-05 14:46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川贝母《中药全书》 【名称】 川贝母 【拼音】 Chuanbeimu 【英文】 Tendrilleaf Fritillary Bulb 【日文】 セソバイモ 【拉丁文】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异名】 贝母《神农本草经》,勤母、药实《名医别》。 【性味归经】 苦、甘,微寒
【标题】
川贝母《中药全书》
【名称】
川贝母
【拼音】
  Chuanbeimu
【英文】
  Tendrilleaf Fritillary Bulb
【日文】
  セソバイモ
【拉丁文】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异名】
  贝母《神农本草经》,勤母、药实《名医别》。
【性味归经】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药用】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 Maxim.ex Batal.或梭砂贝母F.delavayi Franch.的鳞茎。前三者按性状不同习称为松贝、青贝, 后者习称为炉贝。
【应用】
  1.用于虚劳咳嗽,肺热燥咳。本品性寒味微苦,能清肺泄热化痰,又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用于肺虚劳嗽,阴虚久咳有疾者,常配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肺燥咳嗽,常配知母以清肺涧燥化痰止咳,如二母丸。
  2.用于瘰疬疮肿及乳痈,肺痈。本品能清热解郁化痰散结。治痰火郁结之痪疬,配玄参、牡蛎等以化痰软坚消瘰疬,如消瘰丸;治热毒壅结之疮痈、肺痈,常配蒲公英、鱼腥草等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注意】
  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慎服。反乌头。
  1.《本草经集注》“恶桃花。畏秦艽、矾石、莽草。反乌头。”
  2.《本草经疏》“寒湿痰及食积痰火作嗽,湿痰在胃恶心欲吐,痰饮作寒热,脾胃湿痰作眩晕及痰厥头痛,中恶呕吐,胃寒作泄并禁用。”
【贮藏】
  置干燥通风处,防霉,防蛀。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未服1~2g。
【形态】
  1.卷叶贝母(川贝母) 鳞茎圆锥形,直径0.6~1.5cm。叶对生,茎中部兼有散生或轮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先端稍卷曲;花单生,稀2~3朵,紫色至黄绿色,常有小方格,少数仅具斑点或条纹;叶状苞片3枚;蜜腺窝明显凸出;花丝稍具或不具乳突;柱头裂片长3~ 5mm。花期5~7月,果期8~10月。主要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亦见于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生于海拔1800~4200m的林中、灌丛下、草地或河滩、山谷等湿地或 岩缝中。
  2.暗紫贝母 植株高15~23cm,鳞茎圆锥形,直径0.6~0.8cm。茎下部的叶为对生,上部的1~2枚散生或对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5.3cm,宽3~5mm,先端不卷曲。花单生,深紫色,有黄褐色小方格;叶状苞片1枚,先端不卷曲;花被片6,蜜腺窝稍凸出或不明 显;雄蕊6,花丝具或不具小乳突;子房上位,3室,柱头裂片长0.5~1mm。蒴果长1~1.5cm,宽1~1.2cm,棱翅宽约1mm。花期6月,果 期8月。分布于四川、青海等地。生于海拔3200~4500m的草地上;有栽培。
  3.甘肃贝母 鳞茎圆锥形,直径约1cm。茎最下部的叶对生,上面的散生,条形,先端通常不卷曲;花单生,少2朵,浅黄色,有紫色斑点;叶状苞片1枚,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蜜腺窝不很明显;花丝具小乳突;柱头裂片长不及1mm。花期6~7月,果期8月。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生于海拔2800~4400m的灌丛中或草地上;有栽培。
  4.梭砂贝母 鳞茎长圆锥形,直径0.5~2.5cm。叶3~5被生于茎中部或上部,散生或茎最上部的对生,狭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不卷曲;花单生,浅黄色,具红褐色斑点或小方格;花丝不具小乳突;柱头裂片不及1mm;宿存花被包住蒴果。花期6~7月,果期8~9 月。
  分布于四川、青海、云南、西藏等地。生于海拔3000~4700m的砂石地。
【产地】
  暗紫贝母为商品松贝的主要来源,因以四川松潘为集散地而得名,主产于四川,销华东、华南,并出口。甘肃贝母又称岷贝,产于青海的称青贝;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卷叶贝母为商品青贝的主要来源,主产于西藏、云南、四川,主销华东、华南,并出口。梭砂 贝母因四川产品多集散在康定(旧名打箭炉)而名炉贝,土产于四川、云南,销华北。
【栽培】
  宜冷凉湿润气候,要求年均温度0~6℃,最冷月不低于0℃,最热月不高于15℃,年降水量不少于700mm,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达全年20%以上的环境;以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种植为好。种子繁殖。7~8月采收由绿变黄的果实,剥取种子。以种子 容积4倍量腐殖土或锯木屑与种子混匀,层积入设置在室内或林下、宽40cm、深20~30cm的平底沟或木箱内,积层厚10~20cm,盖以1~ 2cm厚的山草等,保持湿润。积层厚度大于10cm,则隔周倒种1次。维持层积日均温度4~10℃,变温期6~8周或更长。取胚形态发育成 熟的种子,于3~4月条播或撤播,每亩用种量3~4kg。播前作畦,宽105~110cm,高10~15cm,畦间步道宽40cm,畦面撤施过磷酸钙, 播后上覆厚1.5~2cm腐殖质土,再盖上山草,以减少土壤水份蒸发。种子播种第一、二年需生长季枯苗后培土,第二生长季出苗时, 追施厩肥或堆肥,出苗6~7周和9~10周时,根外追施磷、钾肥。在秋雨高温季节,杂草萌生、贝母枯苗后鳞茎埋于地下时,耙除几次杂 草芽,以减少除草次数。注意防旱、防涝、防溅泥污染。亦可用完整鳞茎、分离鳞片或鳞片切块繁殖。5月至枯苗前有锈病危害,要清除 枯叶,必要时每隔2~3周,用粉锈宁1000倍液喷洒。自腐病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
【品种考证】
  《神农本草经》将贝母列于草部中品。《新修本草》谓:“此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之良。若十月苗枯,根亦不佳也。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以上所说的植物形态、采收时节,结合《图经本草》谓:“今河中、江陵府、郢、寿、随、郑、蔡、润、滁州皆 有之,二月生苗,茎细,青色,叶亦青,似养麦叶,随苗出,七月开花,碧绿色,形似鼓子花,八月采根,根有瓣子,黄白色,如聚贝 子,此有数种。”《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明确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
【商品规格】
  商品川贝母,一般分有松贝、青贝和炉贝。松贝分两等,青贝分四等,炉贝分两等。
  1.松贝 一等: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鳞瓣二,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新月形,顶端闭口,基部底平。每50g在240粒以外,无黄贝、油贝、碎贝、破贝。二等:每50g在240粒以内。间有黄贝、油贝、碎贝、破贝。余同一等。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