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温里药 >

吴茱萸《青阳客栈》

时间:2017-06-15 22:56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吴茱萸《青阳客栈》 【名称】 吴茱萸 【英文】 Medcinal Evodia Fruit 【拉丁文】 Fructus Evodiae 【异名】 食茱萸(《新修本草》),裆子(《本草拾遗》),吴萸(《草本便方》),左力(《南宁市药物志》),茶辣(广西),漆辣子(陕西),优辣
【标题】
吴茱萸《青阳客栈》
【名称】
吴茱萸
【英文】
  Medcinal Evodia Fruit
【拉丁文】
  Fructus Evodiae
【异名】
  食茱萸(《新修本草》),裆子(《本草拾遗》),吴萸(《草本便方》),左力(《南宁市药物志》),茶辣(广西),漆辣子(陕西),优辣子(贵州、陕西),曲药子(湖北),气辣子(四川)。原植物①吴茱萸又名:臭辣子树(湖北、贵州);②毛脉吴茱萸又名:波氏吴萸(《植物分类学报》),疏毛吴茱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贵州吴茱萸(广西)。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热,小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
【药用】
  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 、石虎 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Huang 及毛脉吴茱萸 E. rutaecarpa(Juss.)Benth. var. bodinieri (Dode)Huang 未成熟的果实。
【应用】
  用于寒凝湿滞诸疼痛。吴茱萸辛苦性热而燥,长于散寒、燥湿、止痛。凡寒凝湿滞引起的诸种疼痛均可应用。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痈,多与干姜、桂枝、木香配伍,以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如《圣济总录》茱萸丸、吴茱萸汤;治肝胃虚寒,肝气挟寒饮上逆的厥阴头痛,呕吐涎沫,常与人参、生姜配用,以温肝暖胃,降逆止呕,如《伤寒论》吴茱萸汤:治厥阴中寒,小腹痛甚,常与干姜、附子、甘草同用,以暖肝散寒止痛,如《简明医彀》茱萸四逆汤;治下焦寒湿所致之疝痛,常与小茴香、川楝子同用,如《证治准绳》导气汤;治妇女胞宫寒冷,经行腹痛,常与当归、艾叶、香附同用,以温暖胞宫,散寒调经,如《寿世保元》艾附暖宫汤;用于寒湿脚气肿痛不可忍者,每伍以木瓜,以解郁滞,除寒湿,如《证治准绳》吴茱萸木瓜汤;若脚气入腹,困闷腹胀者,可与苏叶、木瓜、槟榔等散寒舒筋、下气祛湿药合用,如《朱氏集验方》鸡鸣散。
  用于呕吐,吞酸。吴茱萸能疏肝下气,常用于肝胃不和的呕吐、吞酸。偏寒者,可单用,或与干姜等温中药同用;若肝郁化火之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常与黄连配伍,重用黄连泻火,少佐吴茱萸开郁散结,如《丹溪心法》左金丸。
  用于泄泻,痢疾。吴茱萸入脾肾,有温中止泻之功,治脾肾虚寒,五更泄痢,常配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同用,协同补骨脂温补脾肾,散寒止泻,如《内科摘要》四神丸;若寒热错杂,下痢腹痛,常与黄连、白芍共用,如《局方》戊己丸。
  此外,单味煎服,有杀虫作用,可治蛲虫病。本品研末醋调外敷足心,可引火下行,治口舌生疮及高血压病;外敷脐部,可温里散寒,治呕吐、泄泻。配乌贼骨、硫黄研末掺之,治皮肤湿疹。
【注意】
  不宜多服久服,无寒湿滞气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用法用量】
  1.50 - 5.00 g
【形态】
  1.吴茱萸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10m。树皮青灰褐色,幼枝紫褐色,有细小圆形的皮孔;幼枝、叶轴及花轴均被锈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连叶柄长20~40cm,叶柄长4~8cm,小叶柄长2~5mm;小叶5~9,椭圆形至卵形,长5.5~15cm,宽3~7cm,先端骤狭成短尖,基部楔形至广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锯齿,侧脉不明显,两面均被淡黄褐色长柔毛,脉上尤多,有明显的油点,厚纸质或纸质。雌雄异株,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轴粗壮,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轴基部有小叶片状的狭小对生苞片2枚;萼片5,广卵形,长约1~2mm,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长4~6mm;雄花具5雄蕊,插生在极小的花盘上,花药基着,椭圆形,花丝粗短,被毛,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的花瓣较雄花瓣大,退化雄蕊鳞片状,子房上位,长圆形,心皮5,花后增宽成扁圆形,有粗大的腺点,花柱粗短,柱头先端4~5浅裂。果实扁球形,成熟时裂开5个果瓣,呈蓇葖果状,紫红色,表面有粗大油腺点,每分果有种子1个,黑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长于低海拔向阳的疏林下或林缘旷地。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2.石虎
  本变种与正种很相似。区别点为变种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小叶3~11,叶片较狭,长圆形至狭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各小叶片相距较疏远,侧脉较明显,全缘,两面密被长柔毛,脉上最密,油腺粗大。花序轴常被淡黄色或无色的长柔毛。成熟果序不及正种密集。种子带蓝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草丛。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3.毛脉吴茱萸
  与上种相似。小枝被黄锈色或丝光质的疏长毛。叶轴被长柔毛,小叶5~11,叶形变化较大,长圆形、披针形、卵状披针形,上表面中脉略被疏短毛,下面脉上被短柔毛,侧脉清晰,油腺点小。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村边路旁、山坡草丛中。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
【产地】
  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四川、云南、陕西及浙江。此外,江西、湖北、安徽、福建等地亦产。以贵州、广西产量较大,湖南常德质量最好。销全国,并出口。
【品种考证】
  吴茱萸始载于《本经》,列入中品。宋代《本草图经》记载:“今处处有之,江、浙、蜀、汉尤多。木高丈余,皮青绿色,叶似椿而阔厚,紫色,三月开花,红紫色。七月八月结实,似椒子,嫩时微黄,至成熟时则深紫。”据江西省药物研究所调查,现今吴茱萸的产地及形态与上述引文基本符合,只是花是白色,与文献所载花红紫色不同。《本草图经》还附有两幅插图,一幅是临江军吴茱萸,临江军为现江西省清江,图中叶片两两对生,伞形花序腋生,与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相似,而非芸香科吴茱萸。另一幅是越州吴茱萸,越州即现浙江省绍兴,从图中看出,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7片,椭圆形,小叶片相互疏离,小花密集成聚伞状的圆锥花序,与芸香科植物石虎 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Huang相似。明《纲目》记载:“茱萸枝柔而肥,叶长而皱,其实结于梢头,累累成簇而无核,与椒不同。一种粒大,一种粒小,小者入药为胜。”按粒大的可能指吴茱萸,粒小的可能指石虎。与现今商品两种等级相符。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