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巴豆《青阳客栈》

时间:2016-02-23 17:28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巴豆《青阳客栈》 【名称】 巴豆 【英文】 Croton Seed 【拉丁文】 Fructus Crotonis 【异名】 巴菽(《本经》)、刚子(《雷公炮炙论》)、江子(《瑞竹堂经验方》)、老阳子(《纲目》)、双眼龙(《岭南采药录》)、猛子仁(《中国药植志》)、
【标题】
巴豆《青阳客栈》 
【名称】
巴豆 
【英文】
  Croton Seed 
【拉丁文】
  Fructus Crotonis 
【异名】
  巴菽(《本经》)、刚子(《雷公炮炙论》)、江子(《瑞竹堂经验方》)、老阳子(《纲目》)、双眼龙(《岭南采药录》)、猛子仁(《中国药植志》)、巴果(《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巴米(《药材资料汇编》),双眼虾、红子仁、巴贡(《南宁市药物志》),毒鱼子、銮豆、贡仔(《中药志》),八百力(《广西中药志》),大叶双眼龙、巴仁、芒子(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福建药物志》),泻果(《新华本草纲要》)。 
【性味归经】
  味辛,性热,大毒。归胃、大肠、肺经。 
【功效】
  泻下寒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杀虫。 
【药用】
  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 的种子。 
【应用】
  1.用于寒邪食积,阻滞肠胃,卒然腹满胀痛,或痛如锥刺,大便不通,气急口噤者。巴豆急攻通利,峻下肠胃寒积,具有“斩关夺门”之功。对上述病情急剧,气血未衰者,可用单味巴豆霜内服,或配干姜、大黄以峻下寒积,如《金匮要略》三物备急丸。若小儿乳食停积,便秘腹胀,痰多惊痫,亦可用极少量的巴豆霜峻药轻投,合神曲、天南星、朱砂,以消食导滞、化痰镇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1年版之保赤散。治冷积凝滞之泄泻、痢疾,因巴豆温通,通荡涤肠道浊垢,寒凝久利,或腹痛,滞下不爽者,可以本品通因通用,去油后合干姜、木香、肉豆蔻、百草霜等同用。
  2.用于大腹水肿。巴豆峻下,能逐水消肿,可配杏仁炙黄为丸服,如《肘后方》之治水蛊腹大动摇有水声者。现代则用小品配绛矾,名含巴绛矾丸,以治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3.用于痰壅阻闭之喉风,喉闭,结胸,肺痈。治喉风、喉痹,痰涎壅塞气道,呼吸不利,甚则窒息欲死者,用巴豆霜灌服或鼻饲,可吐泻痰涎,开通喉咽以利呼吸。现代有用巴豆霜吹喉,治白喉及急性喉炎引起的急性喉梗阻有效。治寒实结胸或肺痈脓痰不出,用之亦可排痰外出,可配桔梗、贝母同用,如《伤寒论》白散,治痰壅喘满,气闭难出,可配半夏、杏仁等,以祛痰利气定喘。
  4.巴豆外用,治痈疽、疥癣。痈疽脓成末馈,可配乳香、没药、木鳖子等制成膏剂贴于患处,可促使溃破,如验方咬头膏;痈疽溃后,腐肉不落,亦可用本品炒至烟尽研敷,以蚀恶肉。 
【注意】
  无寒实积滞、体虚者及孕妇禁用。服巴豆后,不宜食热粥、饮开水等热物,以免加剧泻下。巴豆内服中毒能产生口腔、咽部及胃部的灼热感,刺痛,流涎,恶心,呕吐,上腹剧痛,剧烈腹泻,大便呈米泔样,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并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而致少尿尿闭。中毒甚者出现谵语,发绀,脉细弱,体温和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终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外用可使皮肤粘膜发赤起泡,形成炎症,乃至局部组织坏死。服巴豆后若泻下不止,可以黄连、黄柏或绿豆煎汤冷服,或食冷粥,饮大豆汁以缓解。 
【用法用量】
  0.10 - 0.30 g 
【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2~10m。幼枝绿色,被稀疏星状毛,老枝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6cm;托叶线形,长2~4mm,早落;叶膜质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l 5cm,宽2.5~8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近叶柄处有2枚无柄的杯状腺体,叶缘有疏浅锯齿,齿尖常具小腺体,幼时两面均有稀疏星状毛,后变无毛或在下面被极少数星状毛,干时呈淡黄色。总状花序顶生,长5~14cm,有时达20cm,上部着生雄花,下部着生雌花,也有全为雄花而无雌花的;苞片钻状,长约2mm,则雄花花梗细而短,长3~4mm,有星状毛;雄花绿色,较小;花萼5深裂,先端疏生星状毛,裂片卵形,长约2mm;花瓣5,长圆形,与花萼几等大,反卷,内面和边缘生细绵毛;雄蕊15~20,着生花盘边缘,花丝上部被柔毛,花药干时呈黑色;花盘盘状,边缘有浅缺刻;无退化子房;雌花花梗较租,长2~3mm, 花萼5深裂,裂片长圆形,外被星状毛,长约2.5mm。无花瓣;子房倒卵形,密被粗短的星状毛,3室,每室1胚珠,花柱3,每个2深裂。蒴果倒卵形至长圆形,有3钝角,长约2cm,近无毛或被稀疏星状毛,种子3颗,长卵形,背面稍凸,淡黄褐色,长约1cm,宽6~7mm,花期3~10月,果期7~11月。
  生于山野、丘陵地,房屋附近常见栽培。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产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广西、贵州、湖北等地,以四川产量最大。此外,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亦产。销全国各地。 
【品种考证】
  巴豆始载于《本经》,列为下品。《别录》云:"生巴郡川谷。八月采实,阴干,用之去心皮。"《新修本草》也有记载:"树高丈余,叶似樱桃叶,头微尖,十二月叶渐凋,至四月落尽,五月叶渐生,七月花,八月结实,九月成,十月采其子,三枚共蒂,各有壳裹。出眉州、嘉州者良。"《本草图经》云:"巴豆,出巴郡川谷。今嘉、眉、戎州皆有之。木高一二丈,叶如樱桃而厚大,初生青,后渐黄赤,至十二月叶渐凋.二月复渐生,至四月旧叶落尽,新叶齐生,即花发成穗,微黄色。五、六月结实作房,生青,至八月熟而黄白,类白豆蔻,渐渐自落,即收之。一房有三瓣,一瓣有实一粒,一房共实三粒也。戎州出者壳上有纵文,隐起如线,一道至两三道。彼土人呼为金线巴豆,最为上等,它处亦稀有。"《纲目》云:"巴豆房似大风子壳而脆薄,子及仁皆似海松子;所云似白豆蔻者,殊不类;此物出巴蜀,而形如菽豆,故以名之。"《本草图经》和《纲目》均附有巴豆植物图。从以上文字描述和图形考证,历代本草所载巴豆与现今所用品种一致。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