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黄芪《中药全书》(4)

时间:2020-02-03 08:12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2.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用黄芪注射液2ml(相当于生药4g),作右天府及左足三里,或左天府及右足三里穴位注射,每周1次,左右交换注射,每人注射3438针为1疗程。在穴位注射期间,如哮喘发作,酌加中西药治疗,以此治

  2.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用黄芪注射液2ml(相当于生药4g),作右天府及左足三里,或左天府及右足三里穴位注射,每周1次,左右交换注射,每人注射34—38针为1疗程。在穴位注射期间,如哮喘发作,酌加中西药治疗,以此治疗117例。同时用5%胎盘丙种球蛋白针每次 注射0.3ml,穴位、方法、时间同上,治疗35例作对照组。结果黄芪组显效(哮喘基本控制,2—3个疗程不发或偶有痰声不服药亦能缓解 者)64例,有效(哮喘发作明显减少,偶有发作,症状明显减轻)39例,无效(症状虽有改善,但哮喘仍经常发作者)14例,显效率54.70%, 总有效率88.03%;胎球组显效12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显效率34.29%,总有效率 97.14%。两组显效率比较,黄芪组与胎球组有 显著差异(P<0.05)。黄芪组51例于治疗前后曾作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治疗前均明显增多,最高者达2240 X 106/L(2 240/mm3),治后 有43例下降,其中15例下降到200 X 106/L(200/mm3)以下。黄芪组30例治疗前后做了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E-玫瑰花结形成试验,治前淋 转试验有10例在正常范围[0.56~0.77(56%~77%))以下,治后均上升到正常范围,其余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升降,经统计学处理,有非 常显著性差别 (P<0.001)。E-玫瑰花结形成试验,治前有6例在正常范围[0.40~0.56(40%~56%))以下,治后均上升到正常范围,其余 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经统计学(t检验)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别(P<0.001)[3)
  3.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①用黄芪注射液(每lml含生药1g),肌内注射,每日4ml,疗程2~3月,共治疗 84例(有4例每日用黄芪注射液4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滴)。结果:慢性迁延性肝炎49例,治疗后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肝脾缩小,肝功能中谷丙转氨酶 恢复正常,麝浊和锌浊正常或明显好转)率61.2%,总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好转,肝功能中谷丙转氨酶比治前下降50%以上或达到正常 后又有轻度上升,麝浊和锌浊较治前也降2U以上,γ球蛋白较治前下降30%以上)率为85.7%;慢性活动性肝炎33例,显效率为51. 5%,总有效率为78.7%,有效病例中80%在1—2个月内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肝炎后肝硬化2例为有效。治疗后自觉症状改善,乏力减 轻,精神好转,食欲增强,肝区疼痛减轻,腹胀及大便溏稀等亦有改善。本组病例HBsAg补体结合法测定均为阳性,在资料完整的69例 中,治后18例HBsAg补体结合法转为阴性。有58例在治疗前后进行双链霉素皮试测定,以红晕直径达到或超过lcm为阳性,小于lcm者为 阴性,结果治疗后由阴性转为阳性22例,增强17例,共占测定总数的67.3%,无改变者18例,1例治前阳性,治后减弱,但仍在阳性范 围内,由阴性转为阳性的22例,临床均取得“显效”或“有效”,由此可见,双链霉素皮试反应的转阳和增强基本上与临床疗效下致, 因而可以推测黄芪具有某种类似免疫促进剂的作用[4)。②用100%黄芪针剂,分别于足三里 (双)、肾俞(双)每3日交替注射1次,每次每穴 lml,2个月为1疗程。部分病例加注党参注射液lml,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sAg阳性患者174例(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79例,慢性活动性肝 炎96例)。另设84例为对照组,予厌氧棒状菌苗0.5-lml至阳穴注射,每周1次,12次为1疗程。两组同时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前及治 疗后每15—30日分别作HBsAg检测。结果:治疗组转阴79例(45.4%)滴度下降52例 (30.5%),两者共131例(75.3%);对照组阴转27例 (31.4%),滴度下降29例(33.7%),两者计56例 (65.1%)。经统计学处理,两者疗效有显著差异 (P<0.01)[5)。
  4.治慢性肾炎 用北芪注射液2ml(含生药3g),肌内注射,每日1次,30日为1疗程,治疗期不加用其他药物。结果:①尿蛋白:以1疗程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200mg为显效,反之无效。慢性肾炎肾病组(简称肾病组)12例,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慢性肾炎普通型组 (简称肾炎组)25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组(简称肾功能不全组)10例,显效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1. 7%。②肾功能:肾功能不全组12例,1个疗程后血清Cr(肌酐)均值由371.28μmol/L(4.2mg/d1)下降为(342.99/μmol儿(3.88mg/ d1);BUN均值由16.08mmol/L (42.88mg/d1)下降为13.7mmol/L(36.53mg/d1),两者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③非特异性 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PHA-P(mm)治疗后肾病组、肾炎组和肾功能不全组的均值分别由治疗前的14.1、14.67、 11.8上升为17.71、18.08、16.08(P <0.05);PHA淋转3H掺入试验(CPM)与AISA(腺嘌呤核苷诱导抑制试验)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④体液免疫的变化:免疫球蛋白,经治疗后,肾病组血清IgG、lgA分别由治疗前均值7.685g/L(768.5mg%)、1 712mg/L(171.2mg%)上升为11.60g/L(1 160mg%)、2 053mgJL(205.3mg%) (P<0.05—0.01),IgM无明显变化;肾功能不全组IgM (mg%)由治疗前均值1 069mg/L(106.9mg%) 上升为 1 601.3mg/L(160.13mg%)( P <0.05),IgG、IgA无明显变化,但在连续治疗3个月后,有7例tgG、tgA均值由 10.397g/L(1 039.7mg%)、1 449mg/L(144.9mg%)上升为17.543g/L(1 754.3mg%)、2 880mg/L(288mg%) (P <0.05-0.01);补体C3、C4、CH50经治疗后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均无统计意义;免疫复合物,应用循环免疫复合物—Cla微量酶连免疫吸附试验(CIC-Cla- ELISA)法、 Cla-结合试验(Cla-BA)法及聚乙二醇沉淀法 (PEG-P)法测定CIC,除PEG-P法检测肾功不全组CIC均值上升外,另两种方法CIC均值都下 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6)。
  5.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黄芪口服液(每支10ml,含生药15g),每日口服2次,每次1支,用药3~6月,共观察50例(黄芪组):另设对照组12例,予维生素 C、辅酶A、脱氧核糖核酸、生脉饮等一般治疗。结果:①外周血管诱生α、γ干扰素效价的改变:黄芪组用药 1个疗程 后。α-IFN(干扰素类I型)效价(4.7±1.1 log 2U/m1)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γ-IFN(干扰素类Ⅱ型)则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对照 组治疗前后2项效价均无明显改变。②NK活性改变:黄芪组治疗结束后,NK活性(64%±14%)明显高于治疗前(48%± 18%,P <0.01);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③左心室功能改变:11例服用黄芪口服液的患者治疗结束后虽LVEF、PER、PFR、RCO、RSV、REDV及 相应角度数均较前好转,室壁活动情况由多处减弱转变为一处减弱或完全正常,但其中仅以LVEF、相位角的改善为显著(P <0.05);而 对照组中左心室功能指标无改变。④临床症状的改善:经黄芪口服液治疗1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7%,经ridit分析法统 计,P <0.05。⑤早搏发作的改善:黄芪组早搏减少率89%;对照组80%,两组差异不明显。以上结果提示黄芪口服液有调节患者免疫 失控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7)。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