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生姜《青阳客栈》(4)

时间:2015-10-01 22:57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10.治老人大小便不通 生姜四两,盐一捻,豉三十粒,葱一茎和根叶洗用。上四味,捣烂,安脐中,良久便通。(《简易普济良方》匀气散) 11.治腰痛 生姜一斤,捣汁四两,水胶一两,同煎成膏。厚纸摊贴腰眼甚效。(《
  10.治老人大小便不通 生姜四两,盐一捻,豉三十粒,葱一茎和根叶洗用。上四味,捣烂,安脐中,良久便通。(《简易普济良方》匀气散)
  11.治腰痛 生姜一斤,捣汁四两,水胶一两,同煎成膏。厚纸摊贴腰眼甚效。(《串雅内编》贴腰膏》
  12.治头痛 生姜一片,破开,入雄黄于内,湿纸包煨。乘热贴太阳穴。(《沈氏经验方》头痛奇方)
  13.治食诸蕈并菌中毒 生姜(切细)四两,豆浆四两,麻油二两半。上和研匀,碟盛,甑上蒸,一炊许时取出。不拘时候,时时服之,诸毒立解。(《普济方》)
  14.治打扑损肿痛不止 生姜自然汁、米醋、牛皮胶同熬溶,入马勃末不以多少,搅匀如膏药。以纸花摊敷肿处,痛即止,以多敷为妙。(《百一选方》) 
【参考文献】
  《名医别录》: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又,生姜,微温,辛,归五藏。去淡,下气,止呕吐,除风邪寒热。久服小志少智,伤心气。 《本草拾遗》:本功外,汁解毒药,自余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须热即去皮,要冷即留皮。
  《药性论》:使。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逆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合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神效。
  《开宝本草》: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
  《本草图经》:以生姜切细,和好茶一、两碗,任意呷之,治痢大妙!热痢留姜皮,冷痢去皮。
  《本草衍义》:治暴逆气。嚼三两皂子大,下咽定,屡服屡定。初得寒热,痰嗽,烧一块,含咬之终日间,嗽自愈。暴赤眼无疮者,以古铜钱刮净姜上取汁,于钱唇点目,热泪出,今日点,来日愈。但小儿甚惧,不须疑,已试良验。
  《药性赋》:味辛,性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四:制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枣有厚肠之说。温经散表邪之风,益气止胃翻之哕。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辛而甘,微温,气味俱轻,阳也,无毒。
  《象》云: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治痰嗽。生与干同治。与半夏等分,治心下急痛,剪细用。
  《心》云:能制半夏、厚朴之毒,发散风寒,益元气,大枣同用。辛温,与芍药同用,温经散寒,呕家之圣药也。辛以散之,呕为气不散也。此药能行阳而散气。
  《珍》云:益脾胃,散风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孙真人云:为呕家之圣药。
  或问东垣曰:生姜辛温入肺,如何是入胃口?曰:俗皆以心下为胃口者,非也。咽门之下,受有形之物,系胃之系,便为胃口。与肺同处,故入肺而开胃口也。又问曰:人云夜间勿食生姜,食则令人闭气,何也?曰:生姜辛温,主开发,夜则气本收敛,反食之开发其气,则违天道,是以不宜食。此以平人论之可也。若有病则不然。姜屑比之干姜不热,比之生姜不润,以干生姜代干姜者,以其不僭故也。
  《本草》云:秦椒为之使。杀半夏、莨菪毒。恶黄芩、黄连。
  《本草衍义补遗》:辛温,俱轻,阳也。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之圣药。治咳嗽痰涎多用者,此药能行阳而散气故也。又东垣曰:生姜辛温入肺,如何是入胃口?曰:俗皆以心下为胃口者,非也。咽门之下受有形之物,系谓之系,便为胃口,与肺同处,故入肺而开胃口也。又问曰:人云夜间勿食生姜,食则令人闭气,何也?曰:生姜辛温主开发,夜则气本收敛,反食之开发其气,则违天道,是以不宜。若有病则不然,若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须热即去皮,若要冷即留皮用。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姜、枣味辛、甘。固能发散,而又不特专于发散之用。以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姜、枣之用,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荣卫者也。
  洁古云:生姜,性温,味辛、甘,气味俱厚,浮而升,阳也。其用有四:制厚朴、半夏毒一,发散风邪二,温中去湿三,益脾胃药之佐四。东垣云:生姜为呕家之圣药。辛以散之,呕为气不散也,此物能行阳而散气。又云:生姜消痰下气,益脾胃,散风寒。主伤寒头痛,鼻塞,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又云:生姜与大枣同用,调和脾胃;辛温与芍药同用,温经散寒。
  《本草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
  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瘴气。食久,积热患目。痔人,痈疮皆不宜多食。
  姜皮消浮肿腹胀痞满,去翳。 《本草经疏》:生姜所禀与干姜性气无殊。第消痰止呕,出汗散风,祛寒止泄,疏肝导滞,则功优于干者。
  《本草蒙筌》:味辛,气微温。气味俱轻,升也,阳也。无毒。入药凭证,去皮热,留皮凉。佐大枣益气厚肠,兼竹溺豁痰利窍。杀半夏毒,不麻戟咽喉。润地黄炒,免滞泥胸膈。同陈茯叶多年者佳煎汁,疫痢禁口者可苏;拌生盐炒泡汤,宿食里痰者即吐。益脾开胃口,或问:生姜辛温入肺,如何是入胃口?东垣曰:俗皆以心下为胃口,非也。咽门之下受有形物者,谓之胃口,与肺同处,故入肺而开胃口也。止胃翻作呕仙丹;温经散寒邪,解头疼发热圣药。霍乱转筋欲死,醇酒搀汁饮佳。赤肿痛眼无疮,铜钱刮汁点效。行津液调合荣卫,去狐臭通畅神明。宜啖春初,辟疠且助生发;勿食秋后,泄气犹损寿元。夜气敛收,尤全禁忌。去皮日曝,又名干姜。干则味辛,炮则味苦。气温大热,气味厚多。半浮半沉,阳中阴也。使恶并制,并与前同。干辛专窜而不收,堪治表,解散风寒湿痹,鼻塞头疼,发热狂邪;炮苦能止而不移,可温中,调理痼冷沉寒,霍乱腹痛,吐泻之疾。表证肺寒咳嗽,仗五味子相助建功;里证脉绝无阳,资黑附子为引取效。若疗血虚寒热,加入补阴药煎;能引血药上升,入于气分生血。故产血去多,热发骤盛者,倍用治之,而弗疑也。炒黑止唾血痢血良,煨研塞水泻溏泻妙。遇阴阳易证,用取汗立瘥。一云:泻脾非泻正气。盖脾中寒湿,须干姜辛热以燥之,故曰泻耳。
  《药性解》:生姜,味辛,性温,无毒,入肺,心、脾、胃四经。主通神明,去秽恶,散风寒,止呕吐,除泄泻,散郁结,畅脾胃,疗痰嗽,制半夏,和百药。要热去皮,要冷留皮。恶黄芩。  按:生姜辛入肺,肺得所胜,则气通宣畅。主宰能灵,故能通神明,神明通则一身之气皆为我使,而亦胜矣。一身之气胜,则中焦之元气定,而脾胃出纳之令行,邪气不能容矣,故能去秽恶。经云秋不食姜者,羔以燥金主令,天道敛收,姜则味辛,善散肺气,人肖天地以生,未有干天地之和而犹受其益者。谚所谓夜不食姜,亦以夜气敛而姜性散耳。如疗病则不可泥也。宜常用而不宜多用。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