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丹参《中药全书》(4)

时间:2017-11-27 10:11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7)对心和脑Na十、K+-ATP酶的抑制作用 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体外能可逆性抑制大鼠心、脑微粒体Na+、K十-ATP m,并具有浓度依赖性,且对心微粒体Na十、K十-ATP酶的抑制作用较强。降低Na十或ATP浓度则增强或减弱其抑

  (7)对心和脑Na十、K+-ATP酶的抑制作用 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体外能可逆性抑制大鼠心、脑微粒体Na+、K十-ATP m,并具有浓度依赖性,且对心微粒体Na十、K十-ATP酶的抑制作用较强。降低Na十或ATP浓度则增强或减弱其抑酶作用。动力学分析表明丹参酮]IA 磺酸钠对脑微粒体Na+、K+-ATP酶的作用与Na十的竞争性拮抗剂和ATP的反竞争性拮抗剂相似。有K十及Mg2+存在时则表现为非竞争 性或混合型抑制,但对心肌微粒体Na十、K+-ATP酶的作用则略有差别,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得知,Na+、K十-ATP酶在调节心脏收 缩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8)对微循环的影响 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外周微循环障碍的家兔,丹参注射液3g(生药)/kg静注,可使眼球结膜微循环血流速度显著加快,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增多,600A以上动物的血液流态改善,如血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分聚现象,血液流动有粒状或断线状变为正 常。静注不同剂量的丹参注射液和丹参素均能增加微循环障碍家兔眼球结膜和肠系膜微循环交点数,有利增加局部组织微循环的血液灌 流及侧支循环建立。在相同的家兔微循环障碍模型及局部滴注去甲肾上腺素造成小鼠肠系慎微循环障碍模型实验中,给丹参素后可明显 增加家兔球结膜毛细血管数,降低兔血浆乳酸含量,并见到丹参素能扩张小鼠处于收缩状态的肠系膜微动脉,加速血液流速,从而清除 肠系膜血液的淤滞。应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流速测定仪测定的结果亦证明了丹参注射液静注有短期增加犬肠系膜微循环血流的作用。同 上法进一步测定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和免急性微循环障碍时微血管血流速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全血和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2,3- DPG)的变化,并对急性缺氧大鼠的2,3-DPG和动脉血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参不仅可以增加冠心病患者和动物的血液流速,而且 可以增加全血和红细胞2,3-DPG含量,明显改善缺氧动物的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而血压、心率和血管管径无显著变化。用扫描电子 显微镜观察丹参酮II A磺酸钠在部分体外循环中对犬红细胞形态的影响,可见到多数红细胞仍保持正常状态,少数表面圆滑性变差,证明 在体外循环中,丹参酮ΠA磺酸钠可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丹参对去甲肾上腺素造成的微循环障碍,不论在口径、流速、流量及流态、 毛细血管数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尤以微动脉为甚,其中对微动脉口径扩大作用较对流速的增快明显。
  2.对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丹参煎剂灌胃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免,可降低血和肝中的甘油三酷。丹参及白花丹参能抑制家兔实验性冠状动脉大分支粥样斑块的形成。用细胞模型实验方法,发现丹参素具有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及抗脂蛋白电泳迁移率明显减慢、氧化 脂蛋白中,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减少以及氧化脂蛋白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减弱,提示丹参素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应用传 代培养的牛和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及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实验模型,发现牛和人主动脉或脐静脉内皮细胞接触合纤维蛋白的琼 脂薄膜后,部分细胞出现收缩移动和细胞间隙增宽,随后大多细胞脱落,少数聚集成团;而加入丹参针液的防治组,大部分细胞形态基 本正常,加入丹参防治组的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酸性磷酸酶(ACP)含量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提示丹参能减轻纤维蛋白 凝块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作用。丹参素有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内源性合成及抗氧化酶修饰低密度脂蛋自(LDL)的作用。丹参素还具有抑制 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氧化修饰H)L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LDL中MDA明显减少,其抗氧化能力与丹参素的量成正相关。丹参能升高实 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及人成纤维细胞LDL受体mRNA水平,但降血清总胆固醇及LDL胆固醇作用不明显,提示LDL受体可能存在翻译 或翻译后水平的调节。用新生乳牛的胸主动脉,经体外培养获得的传代动脉内皮细胞(EC)进行实验,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细胞丙二 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⒍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μmol/L、100μmol/L丹参酮IIA均能提高 6-keto-PGF1α的水平,抑制MDA产生,高浓度丹参酮ⅡA还可降低TXB2的含量,表明丹参酮ⅡA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LDL的氧化, 从而保护动脉内皮细胞,维持其分泌PGI2正常功能。丹参可刺激动脉内皮细胞(EC)分泌PGI2,从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3.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抗凝血、促纤溶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丹参具有抗内、外凝血系统的功能,可使复钙时间(R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激酶时间(KPTT)延长,并促进纤维蛋白降解。丹参中3种化学提取物均有抗凝作用,其中丹参酮最强, 原儿茶醛次之,第三为丹参素。关于丹参抗凝作用环节的研究,现认为是其作用于凝血过程的第三阶段,即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一纤溶酶 系统使纤维蛋白溶解留并被裂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丹参注射液能促进牛内皮细胞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PA),提高PGI2的产生量, 降低其抑制物(PAI)的活性,丹参还能增加牛肉皮细胞膜表面血栓调理蛋自的活性。
  (2)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 丹参注射液可抑制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粘附降低;对体外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和抑制凝血功能。大鼠和小鼠静注丹参酮IIA磺酸钠12.5~38mg/kg后60分钟,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延长,血栓长度缩短,血栓干重和湿重减 轻,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降低。丹参酮]IA磺酸钠对犬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均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肌动蛋 白激活Mg2十-ATP酶活力而表现抑制血小板的各种功能。乙酰丹酚酸A是丹参有效成分衍生物。体外实验表明,乙酰丹酚酸A对ADP、胶 原、花生四烯酸和凝血酶诱导的大鼠和免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半体内实验中,本品对多种诱导剂所致囟血小板聚集也有显著 抑制作用,且持续时间达2小时以上。此外,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时,乙酰丹酚酸A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5-羟色胺释放也有显著抑制作 用。提示乙酰丹酚酸A可能是一种作用广泛的血小板功能抑制剂。由ADP或肾上腺素诱导的人工血小板聚集和5-HT释放可为丹参注射液 所抑制,且抑制程度与剂量有关,丹参注射液中的活性物质可抑制环核苷酸磷酸二酪酶的活力,增加血小板中环核苷酸,从而抑制血小 板的聚集和5-HT的释放。迷达香酸是丹参水溶性成分之一,给大鼠静注,它能抑制静脉血栓形成,阻抑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促进纤 维蛋白溶解活性,当剂量为50mg/kg及100mg/kg时,血栓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41.9%和54.8‰,当剂量为100mg/地及150mg/kg 时,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分别为30.4‰和46.4%,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变化,结果说明,迷达香酸具 有温和的抗血栓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血小板聚集和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有关。应用PPP自动平衡血小板聚集仪,以血小板第一、二 相聚集率为指标,发现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呈亢进状态)使用丹参注射液均能使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第一、二相聚 集率降低至正常水平,证实丹参有降低血小板聚集作用。动物实验证明丹参对TXB2的抑制率为96。64%。TXB2受到抑制,TXA2合成减 少,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血作用。丹参素有抑制血小板合成与释放TxA2等前列腺素类缩血管物质的能力。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