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丹参《中药全书》(5)

时间:2017-11-27 10:11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3)对红细胞膜的作用 丹参能增加冠心病患者和急性缺氧大鼠全血和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含量,而2,3-DPG与维持红细胞的双凹稳定性、形态可塑性、耐久性和坚韧性有关。电镜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

  (3)对红细胞膜的作用 丹参能增加冠心病患者和急性缺氧大鼠全血和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含量,而2,3-DPG与维持红细胞的双凹稳定性、形态可塑性、耐久性和坚韧性有关。电镜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保护体外循环中犬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将 免红细胞放入含有0.1mg/ml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0.45%氯化钠溶液中,溶血量几乎只有对照组的一半,丹参酮ⅡA磺酸钠还有保护蛋 白变性的作用,并提高红细胞膜的机械强度,从而发挥保护红细胞作用。丹参酮IIA磺酸钠不仅对低渗性红细胞膜溶血有保护作用,而且 对热(50℃)、低pH值皂素性引起溶血和免疫性淋巴细胞参与的羊红细胞溶血也有一定作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减少红细胞在低渗条 件下的溶血,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药物的保护作用是由于红细胞肿胀程度减轻,而不是肿胀后不破裂,可能是由细胞膜承受切向 张力增加所致。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稳定红细胞膜抗溶血作用和抑制钙调蛋白(CaM)功能有相关性。其对大鼠红细胞溶血的抑制率为 100%,对CaM的抑制率为71,8%。
  (4)对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特性的影响 用流室系统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在体外,丹参注射液通过同时作用于健康人红细胞和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从而使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数目减少,强度减弱,这可能是丹参能改善血液循环状况的机制之一;同时发现在 体外预防用丹参较治疗用时效果更佳。
  4.对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丹参酮IIA磺酸钠腹腔注射200mg/kg,可显著延长小鼠在缺氧情况下的存活时间;氧耗速度较对照组稍减慢,小鼠死亡时存余氧含量较对照组为低、小鼠缺氧达到氧含量为6%时,心脏和脑组织中乳酸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加,而给丹参酮ⅡA磺酸 钠后0.5小时再进行缺氧试验,组织中乳酸含量不增加,与正常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丹参酮IIA磺酸钠与提高小鼠缺氧的耐受力,改 善缺氧后引起的心肌代谢紊乱有关。丹参素300mg/kg和450mg/kg腹睦注射,均能显著延长小鼠耐缺氧的生存时间,丹参酮IIA磺酸钠 450mg/kg腹腔注射,也有延长作用,但较丹参素为短。丹参酮IIA磺酸钠可使离休兔左心室乳头肌在缺氧条件下,电刺激收缩幅度下降 一半所需时间明显延长,表明其可减少心肌对氧的需求。丹参能防止或减轻缺氧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按照 Trump氏分类法,缺氧31~36分钟时,丹参组心肌线粒体变化为1~2期,对照组为4~6期。缺氧心脏标本外观对比,丹参组呈鲜红色,对 照组略呈紫色,示丹参组冠状动脉血氧较高。采用3H-TdR、3H-脯氨酸、DNA定量检测及MTT比色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猪肺动脉缺氧 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ECCM)能引起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线粒体酶活性升高,核内DNA含量增加及3H-TdR、3H-脯氨酸掺入量 增多。丹参注射液能阻抑猪肺动脉缺氧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引起的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和降低HECCM组和常氧性内皮细胞条件 培养液(NECCM)组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的3H-脯氨酸掺入量。但不影响NECCM组PASMC核的DNA含量及3H-TdR掺入 量,提示缺氧可能会刺激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合成、分泌某些能促进PASMC增生及胶原蛋白合成的细胞因子,丹参有抑制此过程 的效应。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00%丹参煎剂0.5ml/只灌胃,连续7日,能使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明显提高,即可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空斑试验结果表明,脾脏抗体生成数(PFC)/106脾细胞值明显提高,说明丹参在提高体液免疫功能方面有促进 作用。小鼠每日肌注丹参煎剂0.2ml/只,连续5日,能明显增加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体外绵羊红细胞溶解试验发现,丹参对此 溶血模型有抑制作用,且呈量一效关系。通过动物实验和氚化胸腺嘧啶核苦(3H-TdR)掺入法测试结果表明,丹参可提高大鼠血中淋 巴细胞转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丹参合并环磷酰胺治疗小鼠S180实体瘤,取末梢血以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测定T淋巴细胞数,结果显 示两药合用有保护细胞免疫功能。丹参注射液能降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能使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下降并抑制 正常小鼠足垫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丹参注射液与环磷酰胺合用具有协同抑制效应,但对小鼠的血清溶菌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 作用和抗体形成细胞无明显影响。丹参液射液12g/kg肌注可使大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期明显延长,在家兔心脏移植模型中,将丹参注射液 与泼尼松合用,其抗排斥效果较两者单独使用时有明显的增强。丹参注射液能延长小鼠同种异体移植心肌组织的存活期,丹参组的移植 心脏的心电存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可减轻移植物的毛细血管损伤,保护心肌细胞,减轻免疫细胞浸润,丹参还可能直接对抗体液和细 胞免疫的排斥反应。
  6.抗炎及抗过敏作用 肌注丹参注射液5g(生药)/只,对角叉兼胶所致大鼠足跖部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肿胀率达51%;丹参注射液对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及吞噬酵母多糖时溶酶体酶的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丹参酮灌胃对组胺引起的大鼠血管通透性增高,对蛋清、角叉 兼胶和右旋糖酐所致大鼠急性关节肿以及对大鼠渗出性甲醛腹膜炎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明胶所致小鼠的白细胞游走和亚急性甲醛 性关节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无效。丹参酮能使大鼠血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和PGE水平降低,这可能是抗 炎作用的机制之一。应用琼脂糖玻片法证明丹参酮在50μg/ml浓度时,可使白细胞趋化性明显抑制,抑制率达37.7%,至100μg/ml 时,白细胞趋化性和随机运动均消失。体内法观察到丹参酮可明显抑制白细胞向炎区游走,并证明白细胞游走的减少系丹参酮抑制其趋 化性的结果。因此,丹参酮抗炎效应是通过显著抑制自细胞化学运动,阻止白细胞向炎症区的过度游走和集聚,防止溶酶体酶、氧化代 谢产物等过多释放,减轻组织损伤,以控制炎症发展。丹参对豚鼠喘息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对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和肥大细胞脱颗粒有较 显著的抑制作用。
  7.对肝脏的作用 (1)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后再每日灌服丹参煎剂5g(生药)/kg(家兔)或皮下注射丹参水煎醇沉液1g(生药)/只(大鼠),连用6日,AL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炎症反应如细胞浊肿、脂肪变性和坏死较对照组减轻,表明 丹参对急性肝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丹参防治急慢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用CCl4引起小鼠、大鼠肝细胞损伤,测定肝 脏血流量显著减少,在注射CCl4同时肌注丹参注射液6~15g/Kg,肝脏血流量钙复到正常水平,经组织学检验和电镜观察,亦显示对肝 脏有保护作用。丹参对肝脏微循环障碍有良好的纠正作用,其促使肝窦血流的恢复时间接近酚妥拉明阳性对照组,还可见滴入丹参后, 肝窦广泛开放,部分原先休止的肝窦也可开通,肝脏微循环障碍得以纠正。取肝组织制各超薄切片供电子显微镜观察并与生理盐水组进 行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比较,结果显示兔静注丹参3g/kg能有效地推迟和减轻缺血后再灌流引起的不可逆性肝损伤。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